P
R
E
V
N
E
X
T

河內的景色,攝於2014年。影像由Flickr用家Guerretto拍攝。

河內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河內以其一千年的歷史以及受到中國、法國和蘇聯文化影響的多樣化組合而自豪。它就像一個生活劇院,生活中的各個「劇目」如吃、喝、談話、唱歌、駕車、跳舞甚至打架都在街頭上演。

這座城市到處都是國家博物館,例如越南國家美術館、越南婦女博物館和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等。但是,這些地方卻似乎只吸引到外國遊客。在國際上,不少人對越南的藝術和文化、以及越南戰爭的歷史背景都有好奇心和需求;但當地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卻對最新的韓國流行趨勢或下一部好萊塢大片更有興趣。唯一的例外是新建成的私人博物館Vincom當代藝術中心(VCCA),它位於皇家城市住宅區的一個巨大的豪華購物中心內,自去年首次亮相後就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可以說,VCCA的受歡迎程度使曾被認為是隱蔽和另類的當代藝術增加了對主流大眾的吸引力。

儘管大眾觀念發生了這種轉變,但當代藝術領域的其他非營利或獨立的主要參與者仍然保持沉默,這很有可能是由於缺乏商業畫廊、外國藝術基金會和機構的外部資金、以及在經濟上可持續發展的藝術市場。去年十二月,河內市民見証了Nha San Collective臨時實體空間的關閉。Nha San Collective是河內最着名的藝術組織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Nha San工作室的第二代分支──他們於1998年開業,並在2011年由於政府對其裸體演出表演的壓力而關閉。Nha San,意為越南的「棚屋」,是在藝術家Nguyen Manh Duc的私人住宅中建立的,此前他已經改造了兩個由越南西北部民族部落建造的傳統木屋。在當地九十年代末首次進行的表演藝術昭示了工作室的創始成員要為年​​輕藝術家創造另類和開放空間的個人願望──而這些努力則為今天的當代藝街實踐者們鋪平了道路。

其他主要的非營利藝術空間還包括Manzi café and art gallery,其年度公共藝術項目《Into Thin Air》於2016年啟動,以鼓勵大眾介入公共空間並進行互動。這個計劃在九月以虛擬展覽的方式進行首展,主辦方以這種手段來避免不得不與當局和審查機構打交道的負擔。觀眾可以下載手機應用程序並查看各個被新的藝術創作「佔據」的地點。而由歌德學院資助的DocLab,這個有着九年歷史的電影和動態影像獨立空間,則從歌德學院大樓的「飛地」搬走,通過搬遷到另一個較清幽的空間來宣布其獨立性。其他更新、規模更小的機構也在低調的運作,比如成立於2017年、由一群年輕藝術家和策展人經營的Puppets Café;還有於2018年開業的A Space,由藝術家Tuan Mami經營──他一直積極地指導年輕藝術家,並為他們提供真正有趣的實驗空間。

雖然當地的獨立藝術空間很低調,但一些公共政府資助的項目正以相比之下更深思熟慮的方式呈上升趨勢,旨在為河內的藝術和文化遺產注入新的活力,並促進跨文化關係。今年由越南國家文化藝術研究所和英國文化協會建立的支持創意產業的倡議已經成功啟動了一個項目,重點是恢復一些越南電影舊檔和傳統音樂遺產。這個項目還加入了兩個現有的交換計劃組織的努力:位於南慈廉郡的Heritage Space和位於還劍湖區的Six Space。Heritage Space開設了每月藝術實踐計劃,這是一項年度駐留項目,邀請了當地和國際藝術家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參加團體展覽。Six Space與光州的藝術空間Barim合作,促進韓國和河內藝術家之間的關係,從而在今年的光州雙年展上舉辦了一系列公共活動。為了突出河內與東方集團成員國之間鮮為人知的聯繫,藝術家兼策展人Tran Luong(也是Nha San 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最近邀請了一群當地表演藝術家,例如Appendix Group,在波蘭不同城市舉辦一系列公開演出。

雖然國際間的聯繫強大,但各個地方組織卻正在苦苦掙扎。許多來自首都以及附近的城市順化的藝術家現在都搬到了胡志明市──在那裏他們可以與國際策展人、畫廊擁有者和收藏家聯繫,並得到當地顧客及其蓬勃發展的藝術市場的支持。無論好壞,只有時間可以證明。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November/December 2018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15. 

Ads
Silverlens Opera Gallery 4A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sian Art Massimo de Car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