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TALA MADANI,《Shit Mom (Dream Riders)》,2019,麻質畫布、油彩,195.6 × 203.2 × 2.5厘米。影像由Lee Thompson拍攝,洛杉磯David Kordansky Gallery 惠允使用。

自我修養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藝術家的生活如何塑造或決定他們的創作形式?一般而言,除非藝術家本人出現在其作品中,或者用文字將此影響傳達給觀眾,否則我們是不可能知道的。在《亞太藝術》十一/十二月刊的專題中,我們探討了兩位來自不同世代和地域的藝術家,以及他們獨特的、源自各自生活的藝術實踐。

在本期封面專題中,身兼策展人、作家和藝術顧問的Danielle Shang拜訪了德黑蘭出生的藝術家Tala Madani;後者全新的繪畫和動畫作品於今年九月在洛杉磯David Kordansky畫廊展出。Madani的繪畫系列「Shit Moms」(2019)於她的第二個孩子出生後創作,描繪了一群頑皮搗蛋的幼兒,其中有些用雙手拉扯著正在融化的不明人物,有些則歡快地用泥巴塗抹整個房間。正如Madani受訪時對Shang解釋道:「在我的許多新作中,孩子們都在爭先恐後地消滅和吞噬着『混蛋媽媽(Shit Moms)』。這看起來很怪誕,但其實正是西方文明的藍圖。父母必須允許自己的孩子克服他們。」Shang和Madani揭開了這些新作的心理基礎,探尋Madani如何運用作品比例、色彩的模糊、及黑暗的室內環境來傳達現代女性和母親的焦慮。

在第二個專題中,副編輯兼副發行人HG Masters深入探討了馬尼拉概念藝術家Judy Freya Sibayan長達四十年的創作歷程。這位藝術家的表演和裝置作品在批評制度的的同時,旨以模仿的方式諷刺了當代藝術的結構和系統。Sibayan以其可穿戴的微型藝術空間《Scapular Gallery Nomad》(1997 -2002)而聞名;為此她特別定制設計了一些可佩戴在脖子上的小袋,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用以攜帶及展示其他藝術家的作品。Sibayan通過不斷發明、創造、展示和討論藝術的新方式,將其自傳融入到她的藝術計劃中──以她的話說:「我本身體現在我的藝術中」。

而在我們的「聚光燈」專題中,副編輯Ophelia Lai考察了Farah Al-Qasimi的處女作電影《Um Al Naar (Mother of Fire)》(2019):一位神靈或靈魂在此片中哀嘆數世紀以來人類的種種不法行為。HG Masters對劉窗的三頻影像論文《比特幣礦與少數民族田野錄音》(2018)中敘述的古代文化和數碼技術的衝突進行了反思。而總編輯Chloe Chu則剖析了Zico Albaiquni繪製的「異位視覺拼貼」作品,《Perversion the Perversion》(2019)。另外,在特別專題「探討Burger 收藏品」中,獨立策展人Nadim Samman討論了Marguerite Humeau有關科幻生物的沉浸式裝置,以及這位藝術家對「新大腦、新女性、新胎兒──新生命」的想像。

在長文部分,Stefan Tarnowski深入研究了藝術家如何駕馭中東地區歷史中各種失敗的左派運動。作者的反思源於Mohammad & Mahera Abu Ghazaleh 基金會在約旦安曼舉辦的「Stars Are Closer and Clouds Are Nutritious Under Golden Trees」展覽,與此同時也參考了Naeem Mohaiemen和Eric Baudelaire的錄像作品,並沉思「革命」一詞在當代的廣泛共鳴。

在人物專訪中,Soo-Min Shim概觀了Eugenia Lim的作品──這位藝術家對澳洲的邊緣化人物進行了調查性的表演。Nadia Christidi訪問了貝魯特建築師兼藝術家Nadim Karam。後者因其精雕細琢、讚美人類韌性的奇幻生物鋼雕作品而聞名。本期人物專訪還包括了一篇由本刊網絡及新聞編輯Lauren Long撰寫的特別專訪,焦點為插畫家David Huang 及其為北京現代汽車文化中心在其北京798藝術區內空間所創作的壁畫。

在「一對一」部分,影片藝術家Bani Abidi撰文向巴勒斯坦電影製片人Elia Suleiman致敬,並敘述此製片人的幽默電影如何通過顯示日常的舉動而輕鬆應對嚴肅的話題。另一方面,Gasworks和Triangle Network的總監Alessio Antoniolli為我們的「調遣」部分分析了在英國向退歐靠攏的當前,位於首都倫敦目前的展覽陣容如何顯示出一種對仇外心理的反感。在「論點」中,紐約藝術專業律師Michael McCullough解構了美國對中國原產商品徵收的關稅將如何影響世界各地的美術館、拍賣行、博物館和收藏家。最後,在「我的工作室」中,Marybeth Stock參觀了畫家Hilmi Johandi位於新加坡Goodman Arts Centre的工作室。Johandi在這裏展示了他的畫作和繪畫錄像的草圖。這些草圖將新加坡以多個不同視角並列一起,從而營造出一種動感,反映了Johandi藝術實踐的平行轉變以及他的生活所展現的背景。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95 a year or USD 18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Nov/Dec 2019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0. 

Ads
SAM David Zwirner Massimo de Car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