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插圖由Julie Lai繪製。

論點

藝術更新:關於氣候變化與知識經濟的反思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2020年,《論點》 探索了我們的文化和社會政治體系與氣候變化之關係,以及藝術行業可以採取的行動。以下是Nadia Christidi對於「藝術想像可以如何為解決氣候問題作出貢獻」的討論。

我在過去五個月的時間裡一直在研究杜拜水源的規劃——以政策機構、工程師和科學家的概念與措施為基礎,嘗試評估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及其未來的潛在影響,也斟酌來自藝術業界的提議和觀點。在此過程中,我得到了一些關於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知識生產的領悟。

首先,氣候變化也許會改變知識來源的地方性。當解決方案漸漸變得因氣候而異,環境相似的地域更加可能會開展合作關係。包括南半球地區在內,預期可見到的是新的地域性知識交流和生產型態。阿拉伯灣的大規模海水淡化計畫中已經約莫可見此現象,也得見它對行業發展的重要性。目前,全球大約七成海水淡化廠都在中東,而杜拜等城市也為了迎合行業增長而正在擴張自己的研發能力。傳統的天然資源(地下水、地表水等)通常依賴降水量,而受氣候變化帶來嚴重影響;海水淡化對於氣候則比較免疫,可靠性自然就更高。因此,海水淡化以及像杜拜這樣的城市,均將對水資源的未來有著日益顯著的作用。

其次,氣候變化也許會改變知識來源的時間性。近年,將回顧歷史作為知識的來源似乎變得更加普遍。其一例子是雙人組合Cooking Sections的作品《Becoming Xerophile》(2019年–):以古代耕作技術作靈感,用建築瓦礫中的沙礫和碎石子來堆成些許迷你丘陵,從而製造出一個吸收其本身濕度和水分就能形成結露的系統。兩位藝術家表示,這些小砂墩能做到「不用水就能澆水,」更被用來嘗試種植四十種沙漠植物。當中有些是歷史悠久的阿聯酋物種,推翻外界總以為當地沙漠寸草不生的假定。

第三點,也是最後一點,氣候變化有潛力改變人們對知識來源的領域概念。如同《Becoming Xerophile》這樣的作品告訴我們藝術充滿著可能性;在激發另類構思之餘,更讓人們從不同的方法獲得科學知識。以實驗模式進行的《Becoming Xerophile》有九個大小各異、角度不一的沙石堆,並且會被監控至2021年,以便判斷哪個丘形較為優勝及哪些植物種類更適合此類環境。雖然不難想像這種土墩花園也許未來可以在杜拜變得普及化,但這類企劃與原有的政策方向相去甚遠——當地現時較為傾向運用草坪從而進行景觀美化以及各種垂直、水耕和閉環農業。若重新定位政策,杜拜原本配給草坪灌溉的已處理污水便可被釋出並用於其他用途。

承認藝術也是知識領域之一後,不禁好奇《Becoming Xerophile》這類具實用性的藝術提案是否能達成各方科研企業無法做到的事。藝術家Cooking Sections描述說他們並不為了尋找一個解決水源匱乏或糧食不穩定的方案,而是想要從作品成果中找出一個假定的概算,並強調開放式實驗的重要性。不管成功於否,總可以在過程中獲得有益的領悟;另一邊廂,現實中會使用的解決方案卻總來自掌權者為了維穩而投資下去的研發,所謂的科技創新其實從未被給予自由,處處被約束。儘管藝術並不完全與資方脫節,但至少藝術可以讓人作出無邊想像——在氣候變化這個截然不同的境況之下,已有的方案往往流於空泛,創新思維自然變得比甚麼都重要。

既然如此,像《Becoming Xerophile》這樣的藝術品該被納入政策嗎?又可行嗎?我認為從藝術界出發的提案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在日後與政策方針同步。的確,這路上存在著一定的障礙——科研經濟之下的政策總趨向維持現狀,而《Becoming Xerophile》這類藝術作品亦欠缺可以廣泛推廣、並可讓杜拜這類高科技城市趨之若鶩的特質。當然,人類在歷史上累積的知識應該會在未來變得日益重要;這從我們運用古植物學紀載來預測哪些物種能在較高的全球溫度裡生存,又或是積雨桶和蓄水箱技術的捲土重來,皆可見一斑。但是杜拜這種城鎮對科幻小說式的科研還是有著一定程度的迷戀,甚至會對低端科技嗤之以鼻;畢竟對高科技的重視是這些城市建設未來烏托邦的關鍵,也是它們得以成為下一個創新科研樞紐的賭注。

話雖如此,只要擴闊我們對創新技術的釋義,藝術就有被看重的機會。需要謹慎的是,藝術一旦被賦予價值就會被創新經濟所俘獲,而作品原義也往往會被城市發展項目騎劫成市區重建或仕紳化的工具。若真如此,那就實在太浪費了!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95 a year or USD 18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May/June 2020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0. 

Ads
Massimo de Carlo Artspace Silverlens SOTHEB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