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HIWA K肖像照。照片由Daniella Baptista所攝。圖像由杜拜Jameel Arts Centre提供。
HIWA K肖像照。照片由Daniella Baptista所攝。圖像由杜拜Jameel Arts Centre提供。
PreviousNext

生活於邊緣上

Hiwa K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在德國生活了二十年後,伊拉克-庫德斯坦裔藝術家Hiwa K在2020年初搬回了他庫德斯坦的出生地。當我們用Skype通話時,他在杜拜Jameel Arts Centre的個展「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are Burning?」剛剛於2020年12月16日開幕,而他回到了山林之間。談起他在西亞的第一個個展,他說,「我不會抱怨它來得太晚了,但是它本可以來得更早一些。人們開始明白我想和他們分享些什麼,這很好。有很多來自這個區域的藝術都像是用食指指向這些議題;但我做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小指頭指的,它們給予觀眾自行解讀的空間。」

聚焦於邊緣化的狀態,Hiwa K的錄像、裝置以及表演作品關注移民、身分、集體性的主題,指向他土生土長的地方,庫德斯坦及其他他定居過的城市之間的地理連繫。他解釋庫德斯坦,這個包含了伊拉克北部、土耳其東南部、敘利亞北部以及伊朗西北部的區域時說道,「這是唯一一個邊界在中心流動的地帶。這是屬於邊緣的地帶,帶有一種不穩定性和含糊不清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說『我是生活在自己的腳上的』。作為一個庫德人,不像土耳其人、敘利亞人、伊拉克人或伊朗人,你不會享有坐下來的奢侈。他們國家的中心都有一個首都,也有邊界。但對於庫德人來說,我們只是邊界。我在每一個庫德人身上都能看到這一點:我們沒有中心。」

遠行貫穿了Hiwa K的履歷。在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中東爆發了兩伊戰爭(1980–88年)及海灣戰爭(1990–91年)。這不僅塑造了他的經歷,更是命中注定:1996年,21歲的他步行逃離了庫德斯坦,踏上了一段長達五個月二十天的通往歐洲的旅程。「在那之前,我曾多次嘗試逃跑,最後一次很趕——我必須走。」

到了2005年,他生活於德國,並利用朋友的作品集報名申請了美因茨美術學院 (Mainz Academy of Arts),以此批判西方美術機構的「同質性(homogeneity)」。入學後,他繼續他的批評:表演《Arbeitzplatz(工作場所)》(2005年)中,他將一面用來展示學生作品的牆反覆地塗白,反抗學校的「由市場趨導、由物件定向」的傾向。三次被逐出校門又被重新錄取後,他最終在2009年獲得了他的學位。

回憶起他在藝術學院的日子,Hiwa K重回關於邊緣的話題,「我曾多次被踢出課堂,我大部分的練習都是在走廊完成的。我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將走廊看作充斥著陰謀的場所⋯⋯它詮釋了我的無國籍狀態。」大部分這個時期的作品都是在教室外完成的。例如,在錄像表演《Cooking with Mama》(2005年– )中,藝術家的母親透過Skype指引他和他的朋友,烹煮一道傳統的庫德料理。他解釋道,「我對傳統西方教育中的師學制抱有懷疑,我更喜歡互相學習的方式,就像我們在庫德斯坦的茶屋及聚會中所做的那樣。」

集體性以及無階級式的社會結構是錄像作品《This Lemon Tastes of Apple》(2011年)的中心。作品的標題來自1988年哈拉布加化學襲擊事件中的特殊氣味,以及2011年反政府示威者於伊拉克蘇萊曼尼亞的鎮壓中相互傳遞的、用來舒緩催淚煙的刺激的檸檬。影片中,藝術家參與到後者的遊行之中,在互相推撞的示威者之間遊走,並以口琴演奏1968年電影《狂沙十萬里》的主題曲。「由於各種原因,我總是盡可能地避免觀看那件作品。但是當我看的時候,我認為我的角色並不比遊行中的其他人重要,於是我又回到了集體以及『我們』身上。」

Hiwa K為第56屆威尼斯雙年展、由逝世的Okwui Enwezor策劃的主題館「All the World’s Futures」所創作的《The Bell Project》(2015年),揭露了他所說的「我們留在彼此文化中的指紋」,同樣觸及到集體性。作品由雕塑以及錄像組成,重點刻畫伊拉克金屬商人Nazhad。他對整個地區因戰爭而散落四周的導彈、礦產、機動車的產地、組成及價格瞭如指掌。這一作品跟隨Nazhad的步伐,將300公斤全新鑄造的金屬磚運送到一間義大利鑄造廠後,由那裡的鐘匠顛倒傳統歐洲將鐘變成武器的工藝步驟。

作為一位將故事講得繪聲繪色的說書人,Hiwa K將個人體驗與各種虛構的故事、寓言以及奇聞軼事拼接起來。例如,在錄像作品《Pre-Image (Blind as the Mother Tongue)》(2017年)中,他一邊重演從伊拉克移民至歐洲的篇章,一邊用鼻子平衡一個將後視鏡固定在桿子上的原始導航裝置。這只能提供一個碎片化的、迷失方向的視野。在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藝術家重返移民及難民的視角,在錄像《View from Above》(2017年)中,他將二戰後德國城市的透視圖與難民庇護申請的故事拼湊一起。故事中的角色M逃離了軍隊並從指定的「安全區域」而來,他證明了自己曾經居住過另一個城市,K,並表示對它周邊地理環境的了解,成功申請了難民身分。

在我們對談時,Hiwa K正在等待他在慕遜加柏Museum Abteiberg舉行的個展開幕,由於新冠肺炎,展覽已經被延遲了。這一個展將展示他的錄像作品《The Existentialist Scene in Kurdistan (Raw Materiality 01) 》(2017年– )的五個篇章中的第一篇,由長達十六小時的、當代庫德哲學家的存在主義討論組成。作品購買的其中一個條件,是買家必須在藝術家的同意下,根據一種特定的思想修改錄像中的一段。而根據藝術家所說,在Museum Abteiberg的版本中,影片的視角「更加左派,更關注社會運動者」。他的這項規定反映了「庫爾德斯坦如何無法進行自我編輯;決定永遠是由外部、由西方去做的。我希望這件作品是像這個國家一樣被編輯的。」

作品展現了有關個體自由的存在主義討論,如何對抗伊拉克戰勝後的結構重組——尤其是它的自由市場經濟。「我感興趣的是我們的集體社會如何接收西方社會宣傳的各種概念,例如個體性以及個體自由。但是我們失去了我們的集體性以及社會中的紐帶。我們獲得的不是民主,而是另一種極權主義:一種不需要負責的自由,而環境承擔了所有代價。」

自從重新搬回了庫德斯坦,Hiwa K採取了與生態相關的創作途徑,並繼續從正面和中心關注他的國土。「我抵達這些村落附近的山脈。我嘗試和樹木、動物以及農耕文化合作,試圖帶回一些什麼。有很多年輕的社會運動者需要我們的支持,而這就是我現在的作品中的焦點。」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100 a year or USD 185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March/April 2021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1.

Ads
KUKJE GALLERY Asian Art Biennale 1 Nov-3 Jan 2021 Silver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