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由Listen to the City組織的、與聽障人士一起進行的災難演習工作坊,延世大學,首爾,2020年。圖像由Listen to the City提供。

後Covid-19時代中的藝術與都市主義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在2021年,《論點》向撰稿人詢問因Covid-19而浮現的深層次問題,以及他們的解決方案,以創造更好的後Covid-19時代。Listen to the City的總監Eunseon Park為我們概述了適應力強的都市網絡的重要性。

許多人都說他們盼望恢復Covid-19之前的生活,然而,如果我們繼續按照迄今為止的方式生活,我們將會面對更大的災難。藝術和城市主義可以通過了解因流行病而現形在環境、歧視、種族主義和文化之間的複雜關係,為後新冠的未來開闢不同的道路。 

流行病學家把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破壞與病原體從動物到人類的傳播聯繫起來。高密度城市特別容易受到此過程中的疾病傳播影響。同時,城市由於恐懼和仇恨變得越來越危險。在南韓,新冠病毒導致人們對來自武漢的海外韓國人表現出敵意。自2020年以來,在美國、澳洲、俄羅斯、英國和其他地方,針對亞洲人的仇恨犯罪急劇增加。 

更重要的是,災難是不平等的。婦女、殘疾人士、兒童、老人和低收入家庭等弱勢社群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比如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中,女性由於宗教原因被禁止進入某些庇護所,死亡人數是男性的兩至三倍。根據研究人員Luke Juran在201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很多婦女更因為無法爬樹或游泳而錯過了拯救孩子的機會。而日本的殘疾人士論壇(Japan Disabilities Forum)則在2015年揭露,殘疾人士於2011年宮城縣地震中的死亡率是健全人士的2.4倍。 

同樣地,殘障人士也受到Covid-19的嚴重影響。根據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的調查,在二十一個國家中,新冠肺炎在社會關懷和精神病學機構中的平均死亡人數佔所有病例驚人的百分四十二至四十七。在南韓,半數死於新冠的人是在社區機構或精神病院感染的。南韓首個死亡病例是一名於清道郡的一家精神病院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男性。他去世時僅重四十公斤。在該機構的一百二十三人中,有一百二十二人最終被感染。 2020年六月,一名母親和她患有發展障礙的兒子自殺。三月發生了類似的事件。這些死亡與福利中心的關閉有關。如果有更好的系統來幫助發展障礙者融入社會,這些悲劇本可避免。如果發展障礙者的家庭在鄰里之間有更多的聯繫,他們照料的重負可能會減少。

在這樣的背景下,包容性城市是克服歧視和排斥的基本概念。包容性城市意味著社會的所有成員無論種族、殘疾或性取向是什麼,都具有同等的機會參與經濟,社會和文化活動。我們必須減輕的弱勢社群的負擔,例如少數群體,並努力協助他們掌握自主權。

Listen to the City在這樣的情况下啟動了「Leave No One Behind」計劃。我們訪問了經歷過2017年浦項地震、2019年韓國江原道森林大火、2016年熊本地震和2011年日本東北地震的殘疾人士。該計劃旨在將殘疾人士納入災難規劃中,以創造一個具有適應力的城市環境,使行動不便的人以及不懂當地語言的人可以在不被排斥的情況下生活。 

建立具適應力的城市的關鍵之一就是提升社會資本。因為擁有強大社會資本的人更有可能度過災難。這和「Your Neighborhood Saves You.」的口號相聯。弱勢群體往往擁有較少的社會資本和人脈。Listen to the City的計劃旨在幫助促進這些弱勢人士與他人的關係。建立網絡並不一定意味著結成密切的社區。許多研究者認為社區是新自由主義社會的理想替代品。然而,像Iris Young這樣的女權學者曾批評傳統社區模式很多時候都壓制著少數族群,剝削女性的勞動力。因此,我們需要富有想像力地創建不同類型的城市社區,令這當中的每個人都受到公平對待,並且尊重多樣性。我們只有在想像與日常生活相遇時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僅僅改變公共政策是不夠的。 

有些藝術家已在努力塑造另類的城市網絡。這些網絡與新自由主義社會的殘酷形成的鮮明對比。例如,於香港的梁志剛和他的同事與橫洲村的農民一起對抗只追求利潤的開發商。 基於藝術和文化界的努力,我希望Covid-19後的城市將會比我們以前所知的更好。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100 a year or USD 185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March/April 2021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1.

Ads
Massimo de Carlo David Zwirner Asian Art Biennale 1 Nov-3 Jan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