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祖先的生活和文化早在時間的長河和疆域的擴張中失傳,我們該如何與他們溝通和交流呢?我們作為社群,又能從他們生存和發展的方式中學到什麼呢?在地球及人類面臨氣候危機帶來的巨大災難、不同物種的大規模滅絕和流離失所之際,當代世界正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努力地在探索我們的過去。
在我們的「封面專題」中,藝術家Zadie Xa為她的藝術歷險抽繭剝絲,講述了她作品中那充斥著薩滿和從海鷗到虎鯨、章魚和海膽等自然界生物的准神話儀式和環境。Xa在與責任編輯Chloe Chu的談話中解釋道,她借鑒了自己的流散經歷、上世紀90年代加拿大西海岸的街頭文化,以及薩滿的變形實踐。她認為薩滿非常有趣,因為「他們有能力跨越不同的世界,充當生者和死者之間的調解人。」
在我們的第二篇「專題故事」中,來自倫敦的撰稿人Cleo Roberts-Komireddi跟蹤報道了洛杉磯藝術家Gala Porras-Kim在Delfina基金會的駐地實踐。兩人談到了Porras-Kim對於文物、以及保存和展示這些文物的機構的長期研究。在倫敦期間,Porras-Kim接觸到了大英博物館的藏品,當時大英博物館正在就殖民機構向世界各地遣返藝術品和文物展開討論。正如這位藝術家向Roberts-Komireddi解釋的那樣,出於對機構的熱愛和「讓它們變得更好」的願望,她扮演了一個調解人的角色,幫助機構探討它們如今面臨的問題。
「專題故事」的最後部分「近距離」中,《亞太藝術》的編輯們將聚光燈對準了劉茵諷刺而又甜美的漫畫作品、 Shuruq Harb發人深省的關於最近巴勒斯坦社會背景下的身體運動的視頻《The Jump》(2020年)以及Pınar Öğrenci的視頻裝置作品《A New Year’s Eve》(2021年),該作品以這位藝術家在庫爾德人佔多數的城市迪亞巴克爾的抗議活動中被土耳其反恐警察逮捕為背景。「Inside Burger Collection」欄目介紹了傳奇藝術家李禹煥。策展人Jean-Marie Gallais深情地回憶了藝術家帶著客人充滿活力地參觀他在日本鐮倉的第二故鄉的故事。李禹煥還分享了對新冠疫情時代的時間和存在的新思考。
本期刊物的「人物檔案」介紹了三位作品風格各異的藝術家,李康承(Kang Seung Lee)透過重現並改變以往藝術家的作品,對亞洲和酷兒身份進行了細緻的思考,而娜布其神秘的雕塑和裝置作品則與我們的感知和身體感有關。與之相反的是一位香港實驗性噪音音樂家和藝術家,他被稱為Xper.Xr。他最近在香港Empty Gallery舉辦的展覽展示了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與社會格格不入的藝術實踐。
本期「論文」由2021年青年作家大賽的獲勝者Susan Htoo執稿,關注2月1日緬甸政變後藝術家們如何透過虛擬展覽平台和社交媒體活動進行抗議。這些作品在網絡空間中明顯地生存了下來,證明一個國家再次在沈重的壓制下散發出抵抗精神。
此外,在本刊中,我們聽到了撰稿人對疫情後世界的看法。芝加哥藝術學院亞洲藝術藏品的策展行政主管曹禕在「觀點」中討論了在社會運動之後,博物館需要採取哪些方式讓自己與社群更加接近。在「調遣」中,西雅圖的藝術家兼教育家Robert Rhee反思了這個太平洋西北城市為恢復「正常」所做的努力,以及各個機構如何重新調整自己以適應未來。
在「細則」中,藝術律師Yayoi Shionoiri和Ryan Su討論了NFT創作者面臨的問題,並提供了一份供藝術家和收藏家使用的合同樣本。在「一對一」中,Mark Salvatus回顧了他生命中一個成長時刻,反思裝置藝術家夫婦Alfredo Aquilizan和Isabel Aquilizan如何啓發了他後來的生涯。
最後,在「我的工作室」中,副編輯Ophelia Lai拜訪了香港藝術家陳麗同的工作室,她給人工材料注入了生物形態的特質。正如Lai所解釋,這位藝術家就像一個食腐者,不斷收集從海灘上的玻璃、鵝卵石和貝殼,舊網球場的碎片,以及塑料運輸托盤。她在今年5月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把它們變成了一個裝置。在這個每天生產越來越多物品的世界裡,人們往往以提高效率為目標,然而陳麗同卻在廢棄的殘餘物中尋找物質美。就像Xa、Porras-Kim和其他許多人一樣,陳麗同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適應新世界條件的模式,就像我們的祖先所做的那樣。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100 a year or USD 185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Sep/Oct 2021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