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是全球僅餘五個共產主義國家之一,在基礎設施方面落後於鄰國。該國大部分的文化經費都用於維護國家的佛教傳統。
分別在瑯勃拉邦(Luang Prabang)、沙灣拿吉(Savannakhet)和首都永珍(Vientiane)經營藝術學校的老撾國立美術學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Fine Arts)在2017年為學生舉辦了一場畫作展覽(1/13),亦邀請了法國藝術家Silvère Jarrosson舉辦工作坊。國立美術學院旗下還有國營的老撾美術協會(Lao Fine Arts Association),致力於為合資格的藝術工作者提供更多機會。
位於永珍的Institut Français 大力推廣在視覺藝術和表演藝術方面的文化交流,並為法裔加拿大藝術家Guy Delisle舉辦了一場平面設計和繪畫的個展(11/6–21)。東方美術學院(Eastern Art Gallery and Academy)則舉辦了攝影展「沿途(Along the Road)」(5/19–31),展示了德國攝影師Jens Dorre鏡頭裏的老撾街頭。由藝術家經營的面具畫廊(Mask Gallery),亦稱Ban Naxay文化館(Maison de la Culture de Ban Naxay),一直支持著當地的新晉藝術家。
由藝術家營運的I:cat畫廊舉辦了一場名為「和諧,重返季風之國(Harmony, Monsoon Country Revisited)」(2/11–28) 的畫展,展出老撾裔加拿大藝術家Thép Thavonsoukm 空靈而沉靜的粉彩及油畫作品。同一場地還舉行了展覽「交替(Interchange)」(4/6–5/5),透過六位本地和國際攝影師的作品,交織湄公河的視聽肖像。2017年末,Kiyoko Maki在其個展中展示了棉花手紡製作的雕塑和裝置作品(10/28–11/25)。
亞太區內,新媒體藝術家Souliya Phoumivong在新加坡南洋大學當代藝術中心(NTU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rt)參與了「機構根源(The Making of an Institution)」展(2/11–5/7)。而在新加坡美術館(Singapore Art Museum)的展覽「想像館:到地球的盡頭(Imaginarium: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5/6–8/27) 中,則展出了Bounpaul Phothyzan使用炮彈外殼改造而成的花盆。雅加達的印度尼西亞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Indonesia)舉行了聯合展覽「共同未知(Mutual Unknown)」(6/2–17),參展藝術家包括在老撾國立美術學院任教的Noy Xayatham。在日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和國立新美術館(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籌辦了「太陽雨:東南亞當代藝術從80年代至今(Sunshower: Contemporary Art from Southeast Asia 1980s to Now)」展覽(7/5–10/23),其中包括May Chandavong 和 Hongsa Khotsouvanh的作品。最後,墨爾本Niagara畫廊的展覽「Pali Sound」(9/26–10/21)呈示了Savanhdary Vongpoothorn充滿紋理的畫作。
藝術家夫婦Vong Phaophanit和Claire Oboussier在香港參與了「湄公河:新的神話(Mekong: New Mythologies)」展覽(5/5–21)。在加拿大,他們的大型雕塑《夢想之屋(Dream House)》(2013)在多倫多城市設計比賽中獲得了優異獎。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January/February 2018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