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Concept design by Marta Grossi.

未了之事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在編輯們放下紅筆完成《亞太藝術》2018年年鑑的校樣前,了解到我們未能真正終止。出版行業的人士都知道校對稿子往往徒勞,不僅因為人為錯誤是無可避免,還有世界在不斷變化。正如今期年鑑封面及設計概念所揭示,這個世界是一個未完成的交響樂曲,是千變萬化的圖案、形狀和色彩。

第十三期《亞太藝術》年鑑包羅五十三個國家的藝術界資料,包括藝術資金、當代藝術美術館數量和國內生產總值等重要數據,亦有報導藝術在其社會中的角色,以提供我們對這些國家中不斷演變的創造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年鑑背後有一系列的支持者,包括贊助商Sharjah Art Foundation。另外,我們亦對Burger Collection、Mapletree、SAHA Association及楊鋒藝術與教育基金會(Frank F. Yang Art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非常感激。我們也感謝各位贊助人、藝術機構和畫廊的擁護。

《亞太藝術》年鑑涵蓋了2017年最重要的文化界見聞。編輯、撰稿人和實地人員共同努力覆蓋了五十三個國家,為未被充分代表的藝術場景提高可見度,並概括難忘的藝術項目和展覽。

我們邀請了六位有影響力的人物執筆,回顧他們在2017年的觀察與成就。來自東京的草間彌生(Yayoi Kusama)重溫她過去十二個月的展覽,從華盛頓的赫希霍恩博物館(Hirshhorn Museum)至自己在日本首都開幕的美術館。香港驕陽基金會(Sunpride Foundation)的創始人孫啟越(Patrick Sun)通過文化活動促進LGBTQ權利,對同志代表性進行分析,並提及其組織在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的的開創性展覽「光‧合作用 — 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呼應台灣更近一步承認同性婚姻。獨立策展人Natasha Ginwala對她策劃的Contour Biennale 8和Documenta 14等各種項目進行了冥想,並敦促藝術界人士意識「我們渴望詩歌能與我們的時代交流,不須煽情或(自我)審查。」澳大利亞最慷慨的藝術贊助人之一 Simon Mordant在悉尼、紐約、蒙斯特、卡塞爾和威尼斯看過了無數的藝術作品。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Barjeel Art Foundation創始人Sultan Sooud al-Qassemi指出西亞對當代藝術的興趣日益增長,並提出保持這個趨勢的見解。最後,Museum MACAN館長Aaron Seeto在十一月見證了雅加達第一家私人藝術機構的開幕之後,脫下安全帽,分享該美術館對東亞地區的意義。

另外,《亞太藝術》的編輯挑選了五位在過去一年付出關鍵貢獻的藝術家和藝術團體,及一位於2018年會變革的創造者。這包括了卡拉奇出生、駐倫敦的Rasheed Araeen,被認為英國極簡主義藝術之父,亦是《Third Text》的創始編輯;四百成員新媒體日本組合teamLab;新西蘭錄像、電影藝術家Lisa Reihana;北京概念藝術家宋冬;印度尼西亞表演藝術家Melati Suryodarmo;及菲律賓的視頻藝術家Martha Atienza。

我們還介紹2017年最重要的美術館和畫廊展覽,閱讀文選和專刊以挑選十二本值得關注的書籍,及介紹我們在2018年期待的展覽。去年的頭條新聞包括了各種爭議和審查事宜;我們的新聞欄項目包括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調查展覽中三件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被屏除或改動,以及迄今為止主要在美國藝術世界中的 反性別歧視和性騷擾運動。女性在工作場所裏受到性騷擾是一個公開的秘密;#MeToo運動帶動婦女分享她們的故事,促使政府、各類機構、私營公司行動。

從1960年代美國的Judy Chicago到80年代在巴基斯坦的Lala Rukh,藝術家們一直都關注這些問題。但是在我們顛倒的世界裡,難以區分生活模仿藝術與藝術模仿生活。我們在這些頁面中締造了一個時間囊,提供了快照,凍結流量,鼓勵我們考慮生活和藝術的不斷進化。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January/February 2018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