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View of Kuala Lumpur, Malaysia, with the Petronas Twin Towers in the distance. Photo by Zukiman Mohamad. 

吉隆坡

Malaysia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無論在政壇或文壇裡,馬來西亞在過去十年總是不及如印尼、泰國、星加玻等東南亞國家顯著。而且,馬來西亞被《時代雜誌》標為新興經濟國家中第二最腐敗。評論家亦將它喻為一致平庸——即使在貪污方面,馬來西亞也未能稱霸。反之,馬國的種族多元化亦抗拒常用的分析模式,引致它在國際舞台上的隱晦。

因此,馬來西亞的藝術界也是支離分化。剖析馬國藝術的文獻分於三種語言:英語、馬來語及漢語,而三組的意念亦未必一致。由於馬國各個種族也罕於串連交流,當地文人就不注重案文翻譯。猶然,東南亞的藝術家一向臨幾細算,勇於傲違局限。

馬來群島的藝術世界並不根據西方日曆運行。當地的重要節日,如穆斯林節日、春節等,每年都會更新轉移。縱然,吉隆坡每週仍然具有眾多畫廊開幕,週末的活動方案更是繁複。週六尤其是最繁忙的一天,因為策劃人會籍著當天交通暢順的緣故而鼓勵民眾參與文化活動。

近日吉隆坡市長作出批注,表示國家榮譽級藝術家 Syed Ahmad Jamal 的公共雕塑品 《月峰 (Lunar Peaks) 》 (1986) 「狀態不良」,導致吉隆坡市政府摧毀了該雕塑品。這宗事件引起當地藝術界論爭,表示藝術界需要團結一致,創造共利策略。

在馬來西亞,藝人也歡迎這種演變。在過去數年,藝術市場對當代藝術界施加了極度過分的影響。吉隆坡現在已經有四家拍賣行;這種增殖促進了不良的投機,也導致藝術家因應投資收藏家而採用不平衡、不可持續的作業。這種風氣不但阻礙年輕藝術家的實驗和試驗,藝界人才也可能會盲目追求熱賣展覽。

亦然,吉隆坡也蘊藏著另一種精神。策展人 Koon Tan 和 Bakhtiar Naim 聯合國家視覺藝術畫廊組織了一次概觀展覽,呈現一批具有重要歷史性的藝術品。馬來西亞的國家藝術畫廊成立於 1958 年,是第一家致力蒐集及展覽東南亞當代藝術的機構。它的宗旨和珍藏意味著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也扶持培育新穎的國家身分。

另一方面,其他的文化人物運轉在官方範圍以外。縱使他們缺乏官方資金,吉隆坡現在仍然有大概三個另類藝術空間和十五個藝術集體,在內容創作和策劃活動方面都顯示出龐澔的創造力。其中,吉隆坡的 迷茫一代藝術空間 (Lost Generation Art Space) 成為了一個創造藝術社區和扶植新一代藝術家的重要樞紐。

教育機構也是一個重要角色。在 2003 年,概念派藝術家和策劃人 Redza Piyadasa (1937–2007) 成立了馬來亞大學專攻東南亞藝術歷史的碩士學位課程。在 2017 年,該大學預期開設本科藝術課程。馬來西亞各個教育機構承認了具有廣泛規模的本科課程的重要性,以顯影文化工作者的思想關鍵和獨立。

即使以上例子指向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馬來西亞的文化工作者仍然需要合流合作。如果我們相信藝術能夠令生活更豐富,就不必吝嗇妒迷。透過合作,我們可以培育一種分享文化,滿足創造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