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SANDAR KHAING, Untitled, 2012, acrylic on canvas, 18 × 25 cm.
Photo by Jessica Keung. Courtesy the artist. 

緬甸透視

Ian Holliday

Myanmar Hong Kong United Kingdom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香港一向以擁有各色藝術藏品見稱,從私人收藏到公共彙集,不在話下。然而,藝術界不少人士並未聽聞Ian Holliday的藝術收藏。Holliday為香港政治公共行政系教授,其藏品集成世上最大型的緬甸當代藝術品收藏。一位在緬甸當義工的朋友介紹我認識Holliday,提到這名英國學者會在2016年二月於哈佛大學舉行一個由其大學亞洲中心和南亞研究所主辦的展覽,陳列部分私人藏品。這讓我感到很有意思,決意要與Holliday見面,可惜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 約見還是不成功──自2015年出任港大副校後,Holliday便忙於處理學校事務。今年四月我們終於會面了,Holliday帶我到他位於港大校園鈕魯詩樓頂層的辦公室,以示歡迎。他的外表不像一般收藏家那樣俗豔浮誇、引人注目,只是穿著襯衫和外套,搭配一副銀絲圓框眼鏡。Holliday於牛津大學攻讀西方政治學,專修英國保守主義,及後取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在紐約大學擔任傅爾布萊特駐校學者不久後,1999年時他決定加盟香港城市大學,最終任職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我問:「為什麼選擇香港?」他回應說:「不妨冒冒險。 」

移居亞洲後,Holliday才開始閱讀大量有關亞洲的書籍,尤其對前度英國殖民地感興趣;他的書架很快便堆滿關於緬甸的書目。他被認知為世界知名的緬甸專家之一, 相關的學術著作出版超過一百本,包括由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於2011年發行的《Burma Redux: Global Justice and the Quest for Political Reform in Myanmar》。

Holliday初來香港時,便涉足於當地畫廊,淺嘗買畫的滋味。然而直至2010年,正當緬甸結束軍政府統治,轉型實行民主政治,他才開始認真收藏藝術品。他反映:「顯然,那些時期你不能進行研究;你可以做的就只有透透氣。那時候,政治圈和藝術圈規模細小,而且它們是重疊的,要是你跟社區領袖坐下來談事情,你的談話對象很多時候是一班畫家。」由藝術家Aung Soe Min 在2008年創立的Pansodan Art Gallery是Holliday常去並從其購買藝術品的地方,這是眾知識分子的聚腳地。他說:「緬甸有許多藝術家,而且他們的作品並不昂貴,來自香港這富裕的城市,不購買他們的畫作,未免太沒有禮貌了。」

2011年政治體制改革加速,這名能讀寫基本緬語的英國學者看準時機收藏藝術品。Holliday主要收藏繪畫作品,作品源自其多年來認識的藝術家。「繪畫是真實的紀錄,由活著的緬甸人所創作,他們經歷了五十年的軍政府統治,現在利用新獲得的自由,表達自己。長久以來,國內外人對緬甸有各自的詮釋,我想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些變化。」Holliday的收藏品主要購自緬甸畫廊,至今已收集超過一千件由上百位藝術家創作的藝術品,其中只有兩位藝術家曾經出埠。

跟許多收藏家一樣,Holliday只買不賣。他於仰光購買的第一件藏品是Zwe Yan Naing的畫作,題為The Lady (2009)。這是一幅簡單然而傳統的肖像油畫,昂山素姬是畫中的主角,Holliday形容指「她被描繪成『典型的緬甸女人』。」今天,這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政治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她現任緬甸國務資政,是緬甸的實權領袖。

儘管總結明確地歸納了Holliday努力背後的動機,他形容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偶然遇合」。他的收藏不再局限於自身見過的畫家,活躍於今昔緬甸藝壇的著名人物,擴展了其藏品的對象。他的藝術藏品有的來自由1998至2004年是一位政治犯但備受稱讚的Htein Lin,有的來自女藝術家Sandar Khine,有的來自早期緬甸當代畫家Khin Maung Yin。整體上,Holliday的收藏主要由昂山素姬的肖像畫組成,其餘藏品還有以村民、僧侶、城市生活和自然風景為題裁的具象畫。這些作品均描繪了緬甸獨有的文化,如寺廟生活、傳統節慶,有些則間接或直接地傳達著政治信息。

Holliday將八成的藏品收藏於香港島,某程度上可算是個奇蹟。每逢購買一幅畫,他都會將畫布放下來捲入畫筒,然後儲存在藏庫。現時他有二百份藏品展於新加坡、美國和澳洲的大學,供公眾欣賞。Holliday 向新加坡管理大學借予五十幅畫作,為期五年。2016年,他則在美國舉行了巡迴展覽,展出收藏的一小部分。藏品先於哈佛大學展示,繼而在耶魯大學、北卡羅來納學Chapel Hill分校、杜克大學、北伊利學、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吉爾福德學院、馬里蘭大學展出,最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穆倫堡學院作結。受熱情驅使,Holliday為了與廣泛大眾分享緬甸藝術,即使沒有找人幫忙,都得以把物流工作安排妥當。

今天,作為港大副校Holliday因忙於處理職務,雖無暇長途跋涉經常走到緬甸,亦堅持每年到訪兩次。長遠來說,他打算將私人收藏捐贈給相關機構。他嘗試過與日本福岡和新加坡的博物館接洽,但他們回應指藏品不夠前沿。首看,要是跟中國、印度或印尼的當代藝術比較,Holliday收藏的畫作的確顯得守舊,甚至過時,唯我們不能忽視2010年末前,緬甸幾乎一直對外封閉。大部份活躍於二十世紀的當地藝術家都專注繪畫 ──畫作不是風景畫,就是以佛教為主題。這實是英國至1948年殖民遺留下來的傳統。

Holliday沒有因此而退縮,他除了在亞洲尋找機會展示藏品外,英國也是Holliday尋找合作夥伴的地方。他跟我說:「我的主要目的是想透過藏品,讓公眾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緬甸。逐步擺脫長期被孤立的國際處境後,緬甸人民都渴望國家能夠取得成功,並重回國際社會的懷抱。但是, 我們以理解為出發點,這件事情才能發生。幫助緬甸人民的方法有多種,我深信其一是向國際展示緬甸藝術家的作
品。 」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July/August 2017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