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Patricia Perez Eustaquio,《The Future That Was(Shadow, Overshadow)》細節圖,2013年,金屬、甘蔗編織、油漆、燈光,尺寸可變。攝於2013年馬尼拉Jorge B. Vargas Museum「The Future That Was」展覽現場。影像由藝術家及Silverlens 畫廊提供。

在變化中生存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一隻被塗上橙黃色的歡快的乳牛,以及它所生產的大眾乳製品──包括那些充滿活力、閃閃發光的奶酪──就是沙特阿拉伯藝術家Ahmed Mater的多媒體裝置《Yellow Cow》(2006-10)的核心。利用大眾營銷和商業廣告,Mater將黃牛的古蘭經故事推向了現代。Mater,這位挑釁者──既是推廣沙特藝術的組織Edge of Arabia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在吉達經營著地下的Pharan Studio ──最近更被任命為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的Misk Art Institute的執行總監,引起了波斯灣內外許多人的關注。正如《亞太藝術》的駐迪拜(辦公室)編輯Kevin Jones在專題中所提問一樣:「身處這個職位的軟實力姿態和文化外交會否削弱或限制了他個人的藝術實踐?」Mater的故事,以及其他藝術家在《亞太藝術》七/八月號期刊上的故事展示了,我們可以從流體適應和內阻中學到一些東西,而不是完全拒絕被確立的制度和單一敘述。

同樣遠離了更龐大的藝術世界,反之在自己的藝術社區中落地生根的有我們封面作品的藝術家,位於馬尼拉的Patricia Perez Eustaquio。她多元化的藝術實踐──從編織服裝到在無定形帆布上描繪鬱鬱蔥蔥但顯得腐敗的花朵,以及採用房間大小的數碼織布機製作的精緻印花──已經允許她在自許為「女性藝術家」的同時,在限制重重的性別結構之外運作。從早期的馬尼拉高級定制時裝,到近年新加坡雙年展和巴黎東京宮的簡約展出,Eustaquio推動了材料和她個人的視覺語言間的關係演變  ──由菲律賓概念藝術之父Roberto Chabet在菲律賓大學美術學院對她的教導慢慢走向模糊。正如Josephine V. Roque在她的專題中所寫一樣:「(她的作品)的模糊效果通過對比的操縱顛覆了人們錯誤的先入之見:比如工藝與藝術、靜物與抽象、增長與衰退、宏觀和微觀、男性化與女性化。」

另外,在新興藝術家的特別專題中,我們會看看五位藝術家的作品──分別是片山真理、Justin Shoulder、Mary Maggic、Behnaz Farahi和張哲熙──在科學、神話、身份的交叉點上設想新的身體和生物學。然後,特別專題「當年今日」會在我們的線上資料庫中發掘各個年代的佳作,包括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Nalini Malani的創新項目;以及2010年曼谷暴動時,竟然神奇地沒受到任何傷害的Ravinder Reddy的四米高鍍金頭像。「Inside Burger Collection」則檢視了Sylvie Fleury的作品,正如作者Johannes Hoerning所闡述的那樣,你會發現他基於文本的警世句子比乍看之下更多的描述了我們的消費主義世界。

而在本刊的其他部分,你會看到藝術家和其他人在有意識地選擇跳出或停留在傳統的思維框框。在人物專訪中,總部位於墨爾本的收藏家既房地產開發商Michael Buxton  ──今年早些時候開幕的Buxton Contemporary museum的創辦人──揭示了獲得當代澳大利亞藝術家的作品的考究過程,其中包括來自藝術顧問和顧問委員會的意見。當然,最重要的是Buxton本人渴望回報家鄉的清晰願景。我們亦會走進一個位於布魯克林的工作室,當中有同時身為藝術家、策展人和社會運動分子的Jaishri Abichandani  ──她通過援引先進的當代人物,並將他們的肖像與印度河流域文明寓言中的女性代表相結合,來挑戰社會對女性的保守期望並讚美女性的形象。而作為人物專訪的總結,許家維利用多種電影技術製作的影片作為探索台灣歷史的手段;並通過強迫反思真相、幻想和神話來模糊歷史。

在Dispatch的部分,獨立研究員Fiona Cheng寫出了台灣二線城市台中的藝術家的反制度激進主義。同時,這個城市亦正在努力地擺脫犯罪分子蛇窩的形象。由於台中的藝術家選擇為他們的藝術實踐、空間和活動自籌資金──而不是依賴政府提供的大量支持──他們對藝術創作的觀點比其他大城市的同行要更加「中庸」(或者說現實)。在The Point中,中國藝術家鄢醒感嘆起「身份」這個過分重覆的話題,並批評博物館、畫廊、雜誌甚至藝術家自己都以特定方式來描述來自中國或有關中國文化的作品。多媒體藝術家和社會運動分子黃國才在One on One中回憶起一位已逝的朋友教導他有關愛國主義情感的細微差別,這也是他本人在2014年香港民主抗命運動中的經歷。而在展覽評論的部分,我們有韓國藝術家梁慧圭在科隆Museum Ludwig的歐洲職業中期回顧展,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展覽。在Where I Work中,編輯HG Masters參觀了藝術家Emre Hüner的工作室,他的多媒體繪畫、影片和雕塑實踐模糊了科幻小說與考古學之間的界線。

最後,在Essay中,撰稿人Ben Valentine指出高棉古典舞蹈robam kbach boran在各個方面都可能會損害女性以及其他邊緣化人們進步的權利。柬埔寨裔美國編舞家既性別酷兒舞者Prumsodun Ok的舞蹈圍繞神話般的高棉傳奇故事Moni Mekhala  ──這名海洋女神以她憐憫的天性用解渴的雨水和充足的豐收祝福了這個國家  ──而Valentine則探討了如何矯正在成長過程中傷害了Ok和其他人的貶損刻板印象。《亞太藝術》第109期的文章都顯示了,要讓自己變得自由,也許我們沒有必要重新開始,單統只需要重建過去的結構。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March/April 2018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