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陳壯,展覽「The Painting that is Painted with Poetry is Profoundly Beautiful」現場照,Smart Museum of Art,芝加哥,2018。影像由Smart Museum of Art提供。

美到深處的詩性繪畫

陳壯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當我看到陳壯近期在芝加哥Smart美術館由Orianna Cacchione精心策劃的個展中,接近結束位置的那個玻璃展櫃,不由得感到脊背一陣發涼。這件作品是一張褪色的紙,上面重複用英文手寫着「槍手」(gunman)一詞,組成一個類似紀念碑的圖案。在右上角出現了「民主」(democracy)一詞;右下角則是年份1978。這位泰國藝術家所指的是四十年前發生在曼谷的「法政大學大屠殺」事件──當時,學生們聚集抗議軍事獨裁者他儂·吉滴卡宗(Thanom Kittikachorn)返國卻受到鎮壓,許多條生命因此喪失於泰國軍隊的手下。然而,當我身處在芝加哥南部、看着這些文字的時候,立刻想到的卻是近期在美國校園頻繁出現的槍擊事件。而一位泰國藝術家── 他自稱為佛教徒,是真的──竟以一種充滿詩意而動人的方式捕捉了我們面對暴力時的情緒。

展覽中還有一些其他類似民主紀念碑的詩,比如用泰語寫成的《Kill》和《Democracy of Dictatorship》(均為1978年)。作品中的許多字幾乎無法辨認,看起來像是隨手塗鴉,但這些重複的字構成了圖畫、互相交織的線條和形狀。儘管陳壯也是一位畫家,而展覽中也包括了他的許多繪畫作品,但我依然決定以詩作為這篇評論的開頭;因為在走過那些展廳之後,我幾乎無法將他的詩和繪畫區分開來,反之亦然。策展人為這次展覽所取的標題非常恰當──詩是基礎,也是繪畫的媒介。

在Smart 藝術博物館的這次展覽是陳壯在泰國以外的首次個展,也是其作品在美國的第一次展出。為什麼之前他會被如此公然地忽視呢?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他在泰國某程度上的「局外人」身份。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藝術家不同,陳壯沒有在泰國藝術大學學習。這間藝術學院成立於1943年,由意大利雕塑家Corrado Feroci(後來也被稱為Silpa Bhirasri)創辦。儘管它也是泰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動力,但這間學院依然傾向於強調學術現實主義。而陳壯作為一位完全自學的藝術家,他在詩歌和抽象藝術方面的實踐自然也落於泰國藝術的主流之外。

儘管如此,1934年出生於曼谷一個中國家庭的陳壯,在他在世的56年間創作出了極具開創性的作品,而且可以輕易地成為他那個時代的開創性國際運動的一部分。正如策展人在展覽介紹冊中所述,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陳壯知道抽象表現主義、具體派、抒情抽象、具象詩等概念,但是他的作品顯示出了與抽象繪畫的緊密關聯。對畫筆的摒棄使得陳壯大多用自己的雙手繪畫。然而,要探尋他的靈感來源,相比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抽象藝術運動,我們更應該關注陳壯對中國詩歌和佛教哲學的持續一生的熱愛。作為一位隱士,他面對的是自然和森林僧侶的傳統。同樣的,正如Cacchione所言,當他的詩歌被大聲朗讀時,那些像鐘聲般的重複咒語使得這些詩句聽上去有如聖歌。在這次展覽中,他在六十年代創作的一些抽象繪畫被標籤為「冥想抽象」。當我們仔細觀察這些作品時,確實可以發現創作於其中的「正念」──這個概念與冥想和重複動作有關,也為自發性創造了條件。這種讓一個人內在能量迸發的佛教方法被稱作ekaggata,或者叫「一境性」(single-minded concentration),在這些作品中得到了體現。

陳壯獨樹一幟的詞彙以及用詩意繪畫、用繪畫寫詩的方法是一種啟示。他的展覽表現了一位藝術家如何訴說人類靈魂的永恆思維和創造力, 而較少紀錄自己的私人歷史。東南亞現代藝術家的的展覽在芝加哥並不常見,而我們十分幸運地有Cacchione來展示這樣一位鼓舞人心的藝術家──他在美國博物館中實在應該佔據一個更重要的位置。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July/August 2018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