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黃潔宜,《神仙棒‧警棍‧基因捻接器》的基因採集站現場照。攝於2012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 am Space展區。影像由藝術家及am Space提供。

二人時間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現常駐紐約的概念藝術家黃潔宜與她的業務經理Ali Wong共用着同一個網站、公寓和身體。「潔宜」1982年在香港出生,是父母根據風水大師的建議為她起的名字;而及後當她遇上一位難以記住中文名的英國外籍教師時,「Ali」就被分配給她了。潔宜可說是兩者中更有創意的一個;她在生活中唯一真正的興趣只有藝術創作。而另一方面,Ali則更腳踏實地和有組織性。不過,她倆都堅持一致地認為彼此是一直共存的。

雖然對某些人來說,這聽起來像是分離性人格障礙的情況──但對於潔宜和Ali而言,這更像是一種超高效率的情況,允許着兩人在單獨成長的同時分工合作。她們互相幫助,剖析那些塑造了我們認知的各種時空狀況,並將大規模的文化現象編織在一起,提出了看待世界的新方法。潔宜說:「我喜歡二合一的東西,就比如洗髮水一樣」──這或許解釋了她對同步多方面探索的偏好,而且也推動了她將低溫學、逆齡化和風水等主題聯繫起來的多媒體實踐。與此同時,Ali──她的管理技巧部分歸功於村上隆;因為她曾在2012年擔任村上隆工作室助理。她的母親是一位企業家──總是關注以創新和有意義的方式來展示展覽、與收藏家交流、更推出了比如潔宜的九十九年藝術品租約等計劃。

潔宜於2002年至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學習傳統水墨畫,在那兒她培養出強大的觀察技巧。她了解到,在中國畫中為了捕捉一個主題的本質──比如花的幽香、輕拂樹枝的微風──人們要依靠的不僅僅是視覺,而是所有的感官。這種有關感官體驗和操縱觀眾感覺的周密分析在她手中慢慢演變為抽象繪畫,然後發展成各種三維作品和表演。例如,在2009年她穿着以一次性醫用口罩製成的旗袍在香港街頭漫步──由於當年香港爆發豬流感,口罩是市民無一不備的配件。《I Wear Facemasks》作為行為藝術分析了我們的身體在公共區域的導航作用,特別是身處那種大規模癔症和不適傳染至個人空間的情況下。而旗袍本身也是一種對現代性侵佔傳統的批判,以及在香港長大的藝術家如何感受到一個人的身份是由其在文化之間的地位所塑造的。

當潔宜在2010年進入耶魯大學的雕塑碩士學位課程時,她繼續研究邊界的概念,這引發了我們讓誰進入個人和社交空間的問題──無論是身體上、文化上還是心理上──以及背後的原因。她的表演《Ming-yan Wei》(2011)讓耶魯大學的五名中國女學生共同扮演了為期一天的虛構角色,更是直接回應了這些問題。通過共同佔據這個想像的精神領域,潔宜和她的合作者們成功突出了她們觀察方式中的重疊部分,以及其他人如何看待這些部分。(雖然潔宜可能不會心甘情願地承認,但也許這個作品是得益於她與Ali的共生關係。)

而在同一時間,Ali同樣也在她的策展實踐中探索空間變動的干預。2013年,她被Prem Krushnamurthy邀請到紐約的P!畫廊策展;為此,她甚至邀請了風水大師提供協助。為了將策展的可能性推展到基於文化中介和個人品味的模式之外,Ali將所有決定權都交到葉大師手上──他根據參與者的生日來決定哪些藝術家可以參展,以及將作品放置在畫廊的哪個位置。葉大師的參與使Ali能退居二線,並觀察塑造消費主義文化的權力模式。她與潔宜分享了這種對距離的偏愛,再加上在紐約亞洲藝術檔案館的工作機會,促使她們決定在耶魯大學畢業後繼續留在美國。Ali道:「我需要紐約給我一些對香港本土文化的新觀點。和香港保持一段距離,我反而可以看得更清楚。」

這種媒介的共享──以Ali的話來說,就像「打乒乓球比賽一樣,只是目標不是要贏,而是要讓球一直以有趣的方式移動」──延伸到Ali和潔宜與收藏家的合作項目中。2015年,潔宜被選中參與「北極圈」駐留計劃。這是一項為期三週的探險活動,邀請科學家、建築師、教育工作者和藝術家在北冰洋的一艘輪船上生活。在潔宜踏上旅程之前,Ali讓收藏家可以根據潔宜的駐留期間的日期委託一系列的表演,以及讓他們選擇一個稀有的單詞和顏色。那些由顧客選擇的組合產生、並由潔宜在旅程期間實踐的表演,最終以相片的形式在2017年在P!畫廊的「Futures,Again」展覽中展出。而那些未售出的時段則作為「等待日後被履行」的記憶在市場上銷售;因此某程度上,這個展覽同時展出了過去和未來。例如,在《平行記憶,2015年10月27日》(2017年)中,潔宜拍攝的北極小鎮朗伊爾城的山脈照片是重複的。每幅影像都安裝在滑動窗口的面板上:左邊的玻璃上蝕刻的是一首潔宜創作的詩,回顧了她在2015年那一天的觀察;右邊則是尚未製作作品的空間。對極有商業頭腦的Ali而言:「我們從未來借用所有東西,而歷史也許就是我們的利率。」她補充道,在這個意義上,潔宜對「圖中圖」和二元性的偏向都是很自然的。「我們所有的激情和觀點,以及它們的各種變化、相互影響和矛盾,都會隨時出現在我們自己身上。」

在見證了科學家在駐留期間從冰芯中提取數據後,潔宜敏感地意識到了檔案的脆弱性;而後來,她又讀到了由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削減了研究經費,美國的冰芯圖書館可能遭到破壞。至最近,她一直致力於履行Ali對捐贈了遺傳密碼的顧客的承諾──這些遺傳密碼是她正在進行的《神仙棒‧警棍‧基因捻接器》(2018—)項目的一部分。這個作品審視了「永久性」這個模糊的法律術語,以及延長生命的長生不老藥和改變DNA的神話。有了這個動機去探索和人性化「永遠」的定義,潔宜將她的九十九年藝術品租賃協議編程到壽命比健康細胞還要長的癌細胞DNA鏈上。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可行──然而,潔宜正是由不確定因素造成的。而且,正如Ali一再地提出那樣──未來就是現在。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September/October 2018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