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林天苗,《反應》,2018年,弧形結構雙曲面面板,震動地坪、滴液裝置、液體循環系統、脈搏採集裝置、音響、中控系統,344 x 344 × 339厘米。展覽「體‧統」現場照,上海外灘美術館,上海,2018。影像由藝術家及上海外灘美術館提供。

體‧統

林天苗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早在七、八十年代,中國的前衛藝術家們會在公寓中展示他們的作品,以逃避當局的干預。作為這個「公寓藝術家」世代的一分子,林天苗以她通過繞線來反思身體和身份的關係的裝置作品而聞名──這種直觀而又勞動密集的藝術實踐把其對像而多層的綿線「綑綁」起來。這些發自內心的作品將我們想像中的個人情感、態度和感受聯繫起來,揭示了我們共同的社會歷史狀態。經過了三十多年以紡織品為基礎的創作和穿梭於北京與紐約之間的生活,林天苗在上海外灘美術館的個展中展出了她以玻璃和馬達製作的新作──似是說明了藝術家是如何改變方向、開發出一種新的視覺系統──而在這個系統中,她可以重新定位現有的概念。

甫進入「體‧統」的展場,公眾就會看到一個仿如雞蛋的巨大的白色圓頂裝置,引發我們對自身肉體的敏銳意識。在這個冷漠無情的空間中有一盆藍色液體,其正上方則是一個螺旋形玻璃管,由粗變細直到變化成指向液體中心的針頭。

在盆的旁邊有個感應器──當訪客把前臂放在上面時,《反應》(2018)這件裝置就會瞬間變成把訪客一口吞噬的假肢延伸。液體從模擬靜脈注射的針頭慢慢開始滴落;模仿心跳的斷音開始穩定地發出嗶嗶聲;而地板則開始在腳下悸動。由於使用了生物反饋傳感器,此作品讓人回想到在母親子宮內的經歷,促使我們對個體的感覺和記憶進行反思,共享這種普遍的經驗。這個體外實驗在裝置《暖流》(2018)中繼續進行,一些紫紅色的液體在一系列連接的玻璃管、線圈、窄冷凝管、移液管和漏斗中循環。這些流動的液體── 不但令人想到酸性廢物或有毒物質,更迸發出有毒的蒸氣──不斷地對著精緻的玻璃製品冒泡,但卻不能完全脫離它。這仿彿展現了一個脆弱的現代社會,同樣地假裝穩定和以政治秩序來掩蓋社會的緊張局勢。

與這些充滿科幻風格的光滑作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林天苗代表性的線形裝置作品──《白日夢》(1999)和《嗨!!!》(1999年至2018年)──它們將身體化為乘載各種體驗的帆船,分享着不同的歡樂和哀愁。這兩件作品的存在對於理解林天苗在她最近對個人和社會現狀的調查中與「身體」相關的主題至關重要。可惜的是,它們被放置在畫廊後面的凹槽中──不但完全掩蓋了作品的重要性,而且也扼殺了新舊藝術品之間的主題聯繫。

林天苗的文化和背景因素在展場內最大的作品《我的花園》(2018)中很明顯──這是一個足有房間大小的裝置作品,展示了當詞彙被(錯誤)翻譯造成的滑稽結果。這個糖果色的「花園」出長在一塊毛絨絨的粉紅色地毯上,配有各種垂直的玻璃毛細管,管內噴射着螢光綠色的絨液體,模擬了一個令人愉快的噴泉。而在圓柱形管上蝕刻的是在拉丁語、英語和中文中不同的植物名稱。當中有許多拉丁文和英文名稱在翻譯成中文時都是同音字,使植物變得「幸運」,象徵了財富、繁榮和健康等等;但其他用中文寫的名字,其實大多是在東亞被認為吉祥的物種,但直接翻譯成英文時卻都變成了亂碼。這個看似輕鬆愉快的作品其實是藝術家對一個位於東亞的花園異想天開的重新詮釋,體現了林天苗生活在兩種文化之間的經驗;同時也是對我們如何被自然環境塑造出固有的語言、信仰、習俗和態度等複雜系的批判。

在「體‧統」中展出的新作,提出了對「在社會和技術現實轉變中的自我」的考察,標誌着林天苗在成長的同時重新審視了人性──從單一的身體,到作為一個全球綜合整體的新世界。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85 a year or USD 160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September/October 2018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