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YOSHITOMO NARA
Nobody’s Fool 
Text by Melissa Chiu 
and Miwako Tezuka.
Published by Asia Society Museum
in association with Abrams, New York, 2010
Hardcover with color illustrations, 272 pages.

MICHAEL LIN
Text by Nicolas Bourriaud, 
Hou Hanru, et al.
Published by Hatje Cantz Verlag, Ostfildern, 2010.
Hardcover with color illustrations, 200 pages.

RIRKRIT TIRAVANIJA
Cook Book: Just Smile and Don’t Talk 
Edited by Thomas Kellein
Published by River Books, Bangkok,
and Edition Hansjörg Mayer, London, 2010.
Hardcover with color illustrations, 192 pages.

Photography by Dani Saul for ArtAsiaPacific.

三本彩色的事业中期传

Japan Taiwan Thailand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如果你相信艺术是一种把人类生物内心的野兽驯服,激发我们作为人最好的品质的手段,那么这次我要谈的三本书就像是3只关在笼子里的小仓鼠那样精彩。

流于表面的刺激和肤浅的话题一直在艺术市场以及整个文化领域占有一块不小的位置。它们在人类文明面对大屠杀、原子弹投放甚至最近的911事件时,可以用无意义的狂喜回应那些无法解释的伤痛和丑陋。不管是印象派画家笔下的野餐,奥普艺术让人出神的阿拉伯花纹还是Jeff Koons亮晶晶的“玩具”,都告诉我们‘单纯性地安抚’永远都奏效。我们都活在一个俗艳大放异彩的世界,因为它能让大家高兴。在一些豪宅里面,收藏家和清洁女工一样分不清哪件是艺术品哪件是便宜玩意儿。

三本艺术家的专集:奈良美智的“儿童画”,林明弘恣意舒展的“墙纸”和Rirkrit Tiravanija的“菜谱”,全都“令人佩服”地世俗、无深度,包装华丽。

奈良美智的标志性符号是彩绘或丙烯绘的古灵精怪的小女孩或小狗。她们/它们都有大大的眼睛和简单的身体,有时旁边配上标语式或咒语式的句子,要么是呐喊要么是喃喃自语(例如“一直没钱挺逊的,但有个梦还挺酷的”)。这些作品让人觉得必须得带回家好好照顾,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它们又像是小孩子,让你没法按常规评论或批评它们。副标题名为“不是谁的傻瓜”,这本专集囊括了奈良美智在纽约的亚洲群体博物馆回顾展中的作品,同样地很有视觉吸引力。书的套子开了5个窗口,把几个图框出来,其中最小的一个窗口放的是条形码、ISBN和价格,多可爱呀。

合作策展人Melissa Chiu,Miwako Tezuka(手冢 美和子),Midori Matsui (松井みどり),Michael Wilson和豊嶋秀樹(Hideki Toyoshima)负责此书的文字部分。可以看出作者们试图对作品和艺术家本人开展讨论。奈良本人没有给出什么关于自己作品的解释,他自己说:“我仍然不觉得我是个艺术家。”而其他的人都在迎合他的话语,而不是探讨表面之下的东西。几个作者里面,属Michael Wilson相对挖掘较深,他把奈良和美国插画大师如华特迪士尼或花生漫画的作者Charles Schultz联系起来,还提到自学成材的芝加哥艺术家Henry Darger。

展览和这本专集册子同时都强调近50年来的非主流音乐和奈良作品之间的关系。奈良作品里面借鉴了一些歌词和主题,而这些东西来自于那些“边缘化”了的日本小青年追捧的团体,这些日本青年现在又反过来把奈良当作叛逆的偶像。虽然书里也介绍了一些如吉他或唱片CD等的相关信息,但是对于完全不熟悉那些音乐的读者来说,要感受那个复杂的音乐亚文化给奈良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过困难了。也许这种很“呆”的处理正好和这些给漠然的日本年轻人看的(也是关于他们的)作品相互呼应了。

当这本书的印刷和包装都十分华丽时,帮倒忙的印刷字体却让人很难读,就像是硬逼你穿上比筷子还窄的牛仔裤还要强迫你跳舞。

相比起奈良世界里窄小的印刷字体和狭小的艺术主题,林明宏的创作就显得慷慨广阔得多。东京出生,台湾长大又在洛杉矶受教育的他用纺织材料的花朵图样开创出自己的艺术事业。他对花朵图案扩大,复制,变形然后再重新构成墙纸、建筑的装饰板、巨型地毯、枕头、滑板装饰和最近(很巧妙地)制作的整个网球场的表面。相比较保加利亚艺术家Christo把整栋建筑用布料包裹起来,林则借用了室内装潢师的身份把他的图案运用在已有的特定表面上,直面艳俗的核心本质。

《Michael Lin》(林明宏)这本展览册和这位46岁的艺术家在温哥华艺术馆(Vancouver Art Gallery)首次个人展相统一。考虑到林的作品尺寸之大,可想而知书中一定会有很多纪实性摄影。书中收录的包括博物馆里装置的照片、建筑内部的照片、一些有路人不小心闯入的摄影和家具的细节的照片,这也和林的作品与世界发生关系的方式相呼应。这些照片给人感觉是随意拍摄的,让林的作品有一种未完成感,尽管实际上他的作品都是一丝不苟,干干净净,甚至可以按立方米分割以及标价的。而这就好像台湾的新婚被的面子或里子一样(新婚被也的确是林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Michael Lin》里5位主要作者——Nicolas Bourriaud, Bruce Grenville, 侯瀚如, Vivian Rehberg and Annette Tietenberg——对林的作品介于艺术和装饰/艺术和建筑之间的特性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化梳理。Grenville就提到(如果你跟的上的他的思路),林的作品之意义在于“通过有策略的重复给中心话语带来变化,让人远离关于‘再现’、‘身份’、‘对称性’、‘同等性’和‘原创性’的讨论,转而进入关于‘多变性’、‘伪装性’、‘多重性’和‘实在性’的话题。”林明宏自己对自己的评论一下子让事情简单了不少:“我是有一个油漆工,一个铺路人,一个给大众制造逃避外界的休息场所的人。”

如果你不仅想找一个舒服的休息场所,还想要逃避饥饿的话,那就来看Rirkrit Tiravanija关于烹饪的书:《只要微笑,不要讲话》是Thomas Kellein在德国Kunsthalle Bielefeld为艺术家策划的同名展览的作品专集。工作于泰国的Tiravanija,运用多重媒介的当代艺术家,其作品经常涉及公共空间和人类饮食文化。Tiravanija的艺术借鉴了19世纪法国画家Henri de Toulouse-Lautrec曾制作的民间食谱合辑“烹饪的艺术”和未来主义艺术家Filippo Marinetti的“未来主义者的烹饪书”(这本书里把基于意大利通心粉的饮食结构上升到“阻挡人类进步的社会心理学障碍”来批判)。

Tiravanija一直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喜欢制造情境和事件。无题“七侠士,意式西部片”(2001)是个含有一组足够给800人做饭的所有厨房设备的装置艺术,无题“闭上嘴,吃河粉”(2005)包含110张纪录泰式河粉的准备过程中每个细节的照片。据艺术家本人说泰式河粉是二战结束后被指名代表国家精神的菜肴。

《只要微笑,不要讲话》里也收录了这道菜,同时有一些德国菜和瑞典菜,还有一些奇怪的混合风味的。除主菜以外,还有如何做绿茶、白米饭、无需特制咖啡壶的土耳其咖啡的“教程”。当然,其中还有艺术家最爱的鸡尾酒: Negroni。每道菜都有2到6页 Antoinette Aurell 的摄影,拍摄内容要么是烹饪过程,要么是 Tiravanija工作,嬉笑,和朋友家人等等饮酒就餐的画面。大多数照片基本只有邮票大小的感觉,所以到也不能拿来做烹饪教学指导,不过至少是把日常的烹饪活动凑合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了。除此外,艺术家本人在这些图片里的露脸也起到了加强作用。

这本书有一篇结构随意,用词平实的采访序言,另外一篇Kellein的短文可以看成是辅助序言和内容的详细补充。Kellein在短文里说,这本书不是“用低级的方法让烹饪上升到艺术的级别,” Tiravanija本人则说,他本来想把这本书的副标题取名为“无须技巧的烹饪。”

如果是这样,既不准备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又无须技巧,那剩下的还有什么呢?若说这不只是一席印了艺术家姓名的宴请佳肴,不只是一个已经放得满满,还要再塞几片肉的泰国事物的架子,不只是一本“不烹饪就死”的食谱,那么它还能是什么呢? 同样的一种缩减主义,也在奈良画的无知小孩和林做的艳俗墙纸里能存在。要是艺术都不存在了,艺术家的位置会在哪里,他/她又到底属于哪儿?

Ads
KUKJE GALLERY Artspace ACAW SAM Opera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