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WONG HOY CHEONG, Re:Looking, 2002, video still, video: 27 min. Courtesy Eslite Gallery, Taipei.

WONG HOY CHEONG, Doghole, 2010, video still, video: 22 min. Courtesy Eslite Gallery, Taipei.

大时代,好日子

黄海昌

Eslite Gallery
Taiwan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后殖民主义之后是什么?2008年广州三年展上,“告别后殖民主义”宣称应该停止从军事力量的角度思考社会运动问题了,那样的态度蕴含了后殖民主义思想创始人例如 Edward Said 和 Frantz Fanon对追求主权的政治抗争。一年后, ArtAsiaPacific第54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取名为“后后殖民主义”。是时候转变思考模式了。

马来西亚艺术家黄海昌在他的迷你世界观中呈现出一整套再次激发出的后殖民关怀,“大时代,好日子”包括艺术家十几年来创作的不同媒介的作品,其中包括摄影、短片、影像作品和雕塑装置。对黄来说,对主权的追求、自我肯定和身份问题已经不再是纯粹的政治问题了。尽管仍然包含阶级斗争的元素,他承认这个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层面,其中突出的是文化和传媒。在“马来西亚女佣”(2008)和“犯罪编年史”(2006)两组摄影系列中,他试图用全球流行文化的语汇(主要使用的是好莱坞电影的符号系统和美学)建立马来西亚的身份。这些 Cindy Sherman 式的摄影里,普通的——比如:收入一般般的马来西亚百姓做出电影剧照里才有的姿态。另一方面,“犯罪编年史”表现出马来西亚化的 film noir和帮派犯罪电影戏剧场景。如果我们把黄的作品看作是对好莱坞文化霸权的反抗,这两个系列的摄影表达的概念要更为强烈,因为它们不像其他系列那样直接依赖西方符号。

同时,黄的影像作品从历史正确性的角度发展出了新的后殖民主义思考。27分钟的短片“再:思考”(2002)是仿纪实风格的电视新闻报道,讲述奥地利曾经是昔日马来西亚帝国的殖民地。21世纪的奥地利已经“独立”很久了,经济发展的不平等意味着来自奥地利的劳动者们必须到昔日殖民帝国的中心找工作——也就是吉隆坡、槟城和其他马来大城市——在那里他们靠国家最低工资过活,像呆瓜一样实践各种民俗活动。这个短片很有趣,不过一旦你弄懂了笑点所在,就很容易把自己和影片分离开来。短片“狗洞”(2010)要扣人心弦得多。主要基于对一位二战时期日本集中营幸存者的采访记录,这部短片强有力地再现了这位幸存者在那个杀害了八万马来人的集中营里的遭遇。半历史性半魔幻现实主义,影片建构于幸存者的经验之上,很有美感地在吉隆坡北部的一个小城镇完成拍摄。影片的声音来自采访记录,也就是战争幸存者自己的声音。

黄的摄影和录像作品比较容易读懂,他的概念和装置艺术却需要借助艺术家声明里的解释和复杂的作品介绍来弄懂——很难承认有这样特质的艺术作品是好的。“花帐”(1998-2004)在长幅的卷轴上按了15000个拇指印,将其悬挂在空中,伸展到和画廊空间一样的长度。这件作品意图抗议马来西亚的国内安全法令,此法令让政府可以随意无限期拘留百姓。

黄一向很聪明,并且永远在“对的那一边”——被边缘化的那一边——但除去“狗洞”以外,很难在他作品里看到真挚的情感,最多只有对表现对象的一种讽刺的或资产阶级的态度。他作为艺术家的野心总是表露在外,所以对于他想表达的种种主题,观众们通常都是在阅读艺术家声明的时候发现它们,而不是观看作品时得到启发,认为它们是合理的事实。黄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提到他的下一个项目也许会是拍一部标准长度的僵尸片。那仿佛才是更对的方向。

Ads
CHRISTIE"S KUKJE GALLERY Silverlens E-fl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