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国家渴望在各个领域的都能走在最前沿的位置,而艺术与科技结合也开始流行起来。由超过80位国际艺术家和艺术集体创作的53个作品组成的“延展生命”,是在中国美术馆(NAMOC)举办的一个大型展览,展现用最新的科技来创作的艺术,它就好象镜片一样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脆弱关系。承接着北京奥运期间NAMOC的“合成时代”,由张尕策展的“延展生命”有着双重目的——除了透过讨论不断变化以暗示全球令人担忧的环境状况外,展览还透露了中国通过其机构所反映的创意输出和科技进步的自我认知的态度。
这次展览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三个使人联想起神秘的公众娱乐的主题来安排的:“惊异之感、”“ 临界之境”和“悬迫之域。”事实上,最先在博物馆前院遇到的一个作品——由马岩松所设计的如白色帐篷般的“天气隧道(2011)”——已设定了维多利亚娱乐的风格。一旦进入建筑内,抽象的叮铃声与古怪的装置,令观众可以以感官直接体验环境数据,而互动设备和微调技术更满布整个主体建筑内。
“惊异之感”中的一个典型作品,便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王郁洋的作品“人工月”(2011),由一万个节能灯泡所组成的照明球体。而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音阶”(2010),它是由艺术作曲家二人组合localStyle与生物工程师Malcolm MacIver合作完成:12个分别装有亚马逊河流域的夜光电鱼的鱼缸,围绕着配有扬声器的控制台。参观者可以透过一个触摸屏调音台编排由鱼类游动的信息转换成音调。这个“物种间相互的艺术项目”旨在引起人们认识该生物对科学的重要性及其栖息地是何等脆弱。然而,比这个信息更重要的,是它留下了一幅意想不到的画面,比这次展览对于环境良知的呼吁更加贴切:“音阶”将生物强制的从他们的自然生存环境中转移出来,再将它们重新安排,这同人类扮演有着神一般的有着力量去统治自然这事实产生了共鸣。
在楼上的“临界之境”展示的是澳大利亚艺术家Mari Velonaki的作品“鱼与鸟系列”(2004-09),其中的一对机动机器人轮椅(“鱼”和“鸟”)不断地来回移动,并从小型的内置打印机给对方“写”下亲密信件;在它们缓慢地、断断续续地滚过的地板上,散落着那些信件的纸片。伴随着这些轮椅的动作,是一个奇怪的机器人之间的没有回报的爱情的故事,使其立刻变得超现实和迷人,成为该展览此主题部分最好的一部作品。“临界之境”寻求对于人造物体自然化的认受,并使它们看来有着内心世界,那些停足观看这“关系”展示的参观者,便是艺术家和策展人的成功的证明。
“永不回头的骑士(2009)”是展示在“悬迫之域”里的,由加拿大艺术家Diane Landry所作的大型装置艺术,由12个金属轮组成。标志着月份与小时,每个轮子都是由一圈装有沙子和一个白色灯泡的塑料水瓶组成。随着轮子的转动,瓶里沙的流动使瓶子看起来就像一个个沙漏般。Landry的这个优雅但却令人害怕的作品,在使人着迷的无间动作之间,唤起了死亡与空虚。这个凄凉的装置艺术将资源的缺失和人类极易被科技物件分散注意力并置在一起,如诗一般地总结了该主题顺应天命与启示性的暗示。
“延展生命”中展示的作品对于这个在北京举办的新艺术三年展可以说是承载了一份责任,因为它是在严重的全球性生态问题上有着自我认知,渴望成为像策展人所说的“陈述形式的艺术已成往事”的一个时代的范例。因此,它们占据了紧张及仍在变化中的领域——其中的一些装置艺术似乎过于复杂和遥不可及,或是单纯地只顾着观众的目光。那些最令人难忘的是平衡了构思与形式或,简而言之,是那些能用非常规语言说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