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ab”有50余件、当中有16个新委托制作的作品——包括在画布与纸张上的作品,录像及一个壮观的白天火药爆炸活动——勘察了该艺术家长期对伊斯兰文化的兴趣。蔡的老家泉州便体现着来自于阿拉伯半岛穆斯林人民迁移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他们最初于元朝(公元13-14世纪)来到中国,而当时他的老家便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当蔡还是一个孩子时,他习惯于当地的穆斯林墓园的墓石群和废墟之中玩耍,那些墓碑刻着以阿拉伯文书法写上的可兰经诗句和圣训——都是出自于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
壮丽的“返乡”(2011)探讨着穆斯林墓园的景观和蔡的记忆之间的一个直接关系。它是一个由60块石块所组成的场地待定装置艺术,设置在博物馆外的广场上迎接游人并引领到中庭。为了复制在他家乡的穆斯林墓园中的巨石,蔡使用了来自泉州类似的巨石。在运送到多哈之后,这些巨石被刻上了思考着死亡的必然性的阿拉伯经文。其中一条既突出又对本次展览有着重要意义的碑文这样写道:“无论谁客死异乡,都会死得如同一名烈士。” 同此呼应的,是蔡将刻着诗经的石碑带“回”阿拉伯土地的象征姿态,这金石良言比喻着衣锦返乡以及歌颂那些曾在泉州生活与逝世的穆斯林人们。
归国的意念又表现在蔡的室外爆炸活动“黑色典礼”(2011)中,这是在场外的沙漠场地由烟火专家仔细的控制下,为Mathaf所精心策划的。蔡的爆炸活动在国外演出时,经常会采取一个严谨的礼仪式的姿态。在多哈,白天的爆炸好比视觉上的悼词,对于一群终于回家的已故“烈士”,就好似上千只黑色的鸟在黄昏之前划破天空一般。
这次展览还包括了一个强烈的回顾元素,整个画廊摆放着蔡早期的火药画作品及各种公共项目的文档——举办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历史足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烟火项目,2008)和埃及的撒哈拉大沙漠(天空中的人、鹰、与眼睛,2003)——它们使蔡的作品溶入到一个更广泛的国际领域中,使他成为了一名多元文化的艺术家。在“Saraab”中的一项对中国和阿拉伯社群的迁移研究上,蔡进一步发展他对全球项目的兴趣。就单拿“海市蜃楼”这个词来说——欺骗观察者使之看到扭曲的影像的一个视觉幻象——蔡要挑战观众们所看到的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之间看似明显的差异,并探索他们的历史和文化的交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