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半球的大部分艺术世界放毕暑假,充满了12个大型艺术节展览的日历拉开了一个崭新的季节。只在亚洲,就有8个双年展于今秋开幕,值得注意的是南韩的三联展——光州、釜山和首尔媒体艺术双年展——和台北双年展与上海双年展。初次登场与年轻的地方性展览包括北京双年展、巴勒斯坦的利瓦克双年展和首届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三年展。再远一些有圣保罗——年资仅次于威尼斯的第二久的双年展——和英国利物浦、加州的Zero 1与波兰波兹南双年展。ArtAsiaPacific九/十月刊将庆祝这些激励着敢于冒险的艺术家的盛大展览,他们欢迎合作与创造实验,并重新考虑着重大的历史时刻。
在我们的封面专题中,AAP伦敦部的编辑John Jervis访问了作曲家Haroon Mirza的工作室,他是去年威尼斯双年展最有潜力年轻艺术家银狮奖的获奖者,他将在九月的光州双年展展出新的作品。Jervis考察了35岁的Mirza于伦敦创作的作品——包括修理复古家具、旧电视和音响设备和数码音乐播放器与LED灯。当Jervis正聆听着Mirza的物品所制造出的声音时,他写道,“去接受这零星的混乱或许更能反映互联网的体验,并在(艺术家)对感官可能性的再创造中达成一种更人性化的声调。”
美籍韩裔艺术家Michael Joo也参加了光州双年展。评论编辑Hanae Ko挖掘了Joo的成就,考察了他时常令人费解的作品:那些包含着科学、精神性和自然环境的作品。Ko从Joo1992年的雕塑作品“伟大的盐度”开始讨论,其包括四大块压缩盐块浸泡在人造汗液中,代表了亚洲历史人物成吉思汗、东京玫瑰、李小龙和毛泽东生平所消耗的能量,及后引领我们到他在华盛顿特区史密森美国艺术博物馆的驻馆研究,Joo这科学家转变成为的艺术家,会在今年较后时间在这里研习进阶三维扫描与印刷技术。
悉尼的澳洲当代艺术馆高级策展人Rachel Kent,透过今年悉尼双年展中展出的“修补计划”,考察了驻台北和纽约的李明维的作品中合作的特征。Kent阐释,李的实践尤其受到双年展策展人的喜爱,作品论及“看起来平常的活动,比如走路、吃晚餐、睡觉、写作或弹琴,”然而会变成“为了人际关系与亲近行为的有意义的机会。”最后,在我们的专题中,资深自由编辑HG Masters讨论了Esra Ersen那人类学的与记实性的作品,他考察了影响个人与社会的文化行为——语言、教育背景、宗教信仰与政治。
我们的“人物”包括对Neama A. Alsudairy的采访,她是一位年轻的慈善家和利雅得(沙特阿拉伯首都)第一间当代艺术中心Alãan艺术空间(将于九月开幕)的合创人。特约撰稿人Lee Ambrozy在石青参加上海双年展前夕,近距离审视了其装置作品,同时,迪拜部编辑Isabella E. Huges与黎巴嫩声音艺术家Tarek Atoui会面,并讨论了他最近受MinRasy计划委托的、名为“Unplified”(2012)的作品,受到Ghassan Kanafani 1963年的著作“阳光里的人们”所启发,并为科威特城现代艺术博物馆所创作。
在“短评”中,我们将继续艺术史家与评论家Terry Smith的论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关于双年展与在过去的十年间它们如何越来越多地被博物馆机关拉拢。在东京,James Jack与三位介入“物派运动”的三位艺术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话,记录下他们对于最近美国兴起对60年代晚期至70年代早期的这种松散的艺术集体的关注的反应。在“个案研究”中,特约编辑Chin-Chin Yap选择了Beta Tank的概念设计作品,并且探索了一件作品的改变——比如说,从一个椅子到一件艺术品——是如何被无知的海关官员任意征税。
在本期的“观点”中,独立策展人侯翰如思考了体制下的机构——尤其是公共博物馆——成为了艺术市场和赞助人利益的牺牲品。他提出了一种新模式,它可以培养免受私人或政府政策所支配的独立知识性文化评论。AAP台湾部编辑David Frazier从台北发回的稿件中,以当地艺术圈内人的观点表述了组织紧凑的台湾艺术圈与对于台北市立美术馆的新馆长黄海鸣的希望,黄海鸣既非政治人物也不是技术专家,而是位艺术学者——对这个机构而言非常新鲜。将参加今年的台北双年展的印尼艺术家Jompet Kuswidananto回答了我们的调查问卷,并且承认搬离日惹后,他会快乐的在台北居住与工作。我们的新栏目“附属细则”中,艺术律师Sergio Muñoz Sarmiento阐释了类似于双年展的形式,知识产权与版权等法律问题为何充满着 “文化的、伦理的、语言的、历史性的与艺术史因素的多元性与独立性。”我们希望艺术的定律不会受到法律的管束,也希望艺术界会因着艺术家们与双年展策展人们持续采取的独特性而继续被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