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CHU HING WAH, The Fortune Teller, 2006, ink and color on paper. Courtesy Hanart TZ Gallery, Hong Kong.

跨国回顾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人们总愿意在11月回顾过去,而思绪可以游走于不同方向。这时,在脑海中最先浮现的问题可能是:谁将是中国的下一任领导人,谁将是下届美国总统?对于世界这意味着什么,对具争议性的南中国海又意味着什么?然而,更经常的是,所回顾的通常是较个人的事情,而且它们跟国际间的事情同样重要。在ArtAsiaPacific 11/12月刊中,我们与很多艺术家、策展人与文化机构就最近无论于个人或公共范围内发生的事件交流了经验,作为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的专题附录“拓展亚洲”是与位于多哈的阿拉伯现代艺术博物馆和东京森美术馆合作,提出关于“亚洲”在地理建构上的疑问,其起源和在发生于此的众多跨文化交流。我们邀请了7位积极参与此区艺术的人物——Deena Chalabi、张颂仁、David Elliott、Nida Ghouse、Ranjit Hoskote、Vera Mey 和 Ashley Rawlings——来考虑亚洲的世界主义这个新阶段,如Hoskote与Chalabi所提及的,这一时期已有很多历史先例。 

同样关注于跨国交流的—尤其是伴随着自愿或非自愿移民的那些—有菲律宾夫妇Alfredo Aquilizan和Isabel Aquilizan二人的作品。特约编辑Michael Young审视了Aquilizan夫妇漂泊的事业情况和他们收集与展示那些被边缘化的流徙居民的私人物品的方式,来诉说迁移与被遗忘的故事。

 Tobias Berger是M+(即香港未来的视觉文化博物馆)的总策展人,他与香港著名艺术家陈馀生(Gaylord Chan)和朱兴华一同坐下交流。这两位老友回忆在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香港艺术界萌芽时期的生活,并讨论了与别不同的传统文化——比如粤剧——如何在被注入当代元素后重新复苏,以助于保持其对后人重要的意义。 

同样地,探讨了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突破界限的有特邀撰稿人Amelia Groom,她考察了摄影师木村友纪(Yuki Kimura)的作品,木村把自己在影片中拍摄了的物品放置在真实照片的上下和两边,Groom将这种探索描述为“集中关注于摄影图像的不稳固性与其与形式之间模糊不清的关系。”相似地,我们的自由编辑HG Masters所撰写的封面专题探究了三位创新的年轻艺术家Tala Madani、Rokni Haerizadeh和İnci Eviner的作品。在Master的文章“停止(已停止)合理”中,他论证道,这些以“暴力”为主题的具象艺术家,“为我们提供了有新意的替代品,而相机,举例来说,显然做不到。” 

在本期“人物”中,马尼拉部编辑Marlyne Sahakian与菲律宾艺术家Carlos Celdran进行了对话,艺术家的行为艺术、徒步旅行和其它偶发艺术使公众对首都马尼拉有了更多的认知。迪拜部编辑Isabella E.Hughes与艺术家Lantian Xie见面,他在中国出生、在迪拜和巴林成长,正是这种移居生活促成了他的“后工作室”精神。在第七届亚太三年展前夕,Michael Fitzgerald仔细考察了参观艺术家Greg Semu的摄影系列作品,他运用了后殖民主义比喻以描绘太平洋地区的另类叙事方式和“高尚的野人”。Catherine Milner在巴库采访了30岁的Aida Mahmudova,她是非盈利组织Yarat的创立人,这个组织推动了人们对阿塞拜疆稚嫩的当代艺术界的认识。 

为了更详尽探讨本期的主题,驻布鲁克林艺术家Seher Shah阐释了她对Tedd Nash Pomaski精致缜密的铅笔画的钦佩。在“短文”中,Jyoti Dar评论了印度行为艺术家与各种观众建立关系的能力。在“观点”中,我们邀请了印尼的Cemeti Art House的创办人Mella Jaarsma和Nindityo Adipurnomo,说明在市场至上的环境中运营一家非盈利替代空间的挑战。艺术史家Helia Darabi从德黑兰传来报导,披露了伊朗充满活力与冲突的艺术景象。 

在这里,我们热列欢迎我们的新常务编辑John Jervis的加入。John曾在英国修读现代史、新闻学与建筑史,他曾为艺术书籍从事10多年的编辑工作。虽然我们不能认定John来到香港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但我们确信,在这个全球艺术景象成长最快的地区和不断加速的杂志出版业中,他将会感到宾至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