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Stanley Wong in his Hong Kong studio. Behind him are two photographs from his “Lanwei” series (2006– ). Photo by Ann Woo for ArtAsiaPacific.

我工作的地方

Hong Kong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香港九龙塘创新中心是由政府营办的机构,旨在为创意产业提供低成本场地,推动设计与创新。

此刻,我约了平面设计师与艺术家黄炳培——以“又一山人”为人所知——在楼下的咖啡馆见面,因为他工作室的空调的使用时间有限,现在并不能使用。这是分布在香港的大大小小、由政府资助与管理的创意空间的共同特征:统一、节俭与易于管理永远排在首位。

我们谈及了位于香港新界附近的伙炭艺术区,然后讨论了最近年轻的艺术家如何建立自己的空间。与52岁的黄炳培年纪相仿的许多艺术家都有第二份工作来维生,却并无几人有单独的空间来创作艺术作品。他描述自己为一个平面设计师,业余时间自由摄影和创作装置作品。他也认为,艺术家应该只沉浸在艺术中而不涉足于其他领域,仅为了业余时间而维持的一个工作空间是十分奢侈的。

接着,我们上楼来到他位于大厦里面的工作室,我们穿过一条长长的毫无特征的走廊,让人联想到这个城市中大量的商业建筑。来到工作室后,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架8X10大片幅相机和T型支架,相机指向窗外朝着周围的低层建筑,这种视野在香港高密度城市景象中是十分少见的。另外一边,两张与墙等高的装框摄影作品斜倚着墙,这是他进行中的作品“烂尾”(2006-),作品中,他在未完成的建筑处点缀身着复古服装的模特来装饰单调的环境。这些摄影是为他在香港刺点画廊的个展而拍摄。

“烂尾”是用来描述废弃建筑的俚语,在中国许多城市中都存在这种停留在不同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其中有很多保持在未完成的状态几年,甚至几十年,成为紧随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盖楼热的遗留物。其空洞的混凝土框架,为黄炳培幽默的情景照片提供了巨大的摄影场地,这些作品的背景往往为高速发展的城市。简单混凝土结构的冷漠和荒凉与衣着怀旧的感性人物之间的对比,由于照片的大尺幅而显得异常明显。大片幅的照片将场景的细节完美的呈现,同时,传统的摄影制作过程也与精巧的艺术创作的步调一致。总而言之,用这种设备拍摄出合适的照片需要耐力与一丝不苟的精神。他甚至提出希望每天扛着这架相机,作为每天锻炼的一部分,而且虽然数码科技发展成熟,他仍然热衷于用传统摄影,直到胶卷不复存在为止。

黄炳培向我展示他上周为了新展览而拍摄的照片。这是北京郊区的一座未完成的露天游乐场,这里本打算成为迪士尼乐园的翻版,还会建造那标志性的城堡。虽是初秋,但从照片已经可以看出中国北方景色中的阴冷。照片中装饰着身穿50年代制服的男女演员,这些场景伴随着其中诡异的资本主义味道,成为一种新式宣传照片。

对于黄炳培来说,“烂尾”系列的终极篇是位于朝鲜平壤的柳京饭店工程。自从1992年苏联解体之后就再无进展,因为大部分建筑所需的专家都来自苏联。他开玩笑说,精神正常的人不会用这么大的相机对准这座饭店,或者让模特站在前面。也没人能料到,一间埃及公司会在这个工程废弃的16年后同意复工。这个作品依然有着未完成的“烂尾”,那便是这残缺的世界的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