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装置从概念到实施都有些简陋。作品大致布满了屋顶一半的表面,结合了潦草的用笔和赤裸裸的血洗。作品看似一场大屠杀后的残局,其实Qureshi用了一滩滩的颜料绘成绚丽的花瓣,并以少量白色强调。这种花样图案来自莫卧儿与波斯宫廷的细密画传统,这技术是Qureshi从前在拉合尔国立艺术学院中学习到的,也是如今他在那里教授的科目。这种细密画形式中复杂精密的细节,可并未在这装置项目中转化出来。尽管地面上的绘画非常密集,比起他其他的细密画作品,这是较粗糙与唐突,看起来也较为仓促。Qureshi逐次泼洒颜料,每处设计都随心所欲而并未预先计划。对艺术家来说,他将这种机会与偶然的运用视作直接地对抗细密画的传统,这跨越媒介的界限是既故意又解放的举动。
尽管他有意避免如他在纸上的绘画般的精细与僵化,屋顶画还是让人感觉在形式上受制。尽管这是在世界上最知名的博物馆之一的屋顶、一个引注目的对于暴力爆发的暗示,然而作品实际效果则是微弱无声。也许这不关作品,而与场地更有关系。尽管如此,这件作品在体验上还是有一定妥协。作品看起来在平台的中间武断的切去——与之毗连的三面墙上都泼上颜料,而在第四面墙上,则有条齐整的边界,绘画就停在屋顶酒吧的木台处。也许有必要保护平台下的地面,但这以娱乐为先而作出的让步,模糊了Qureshi坚定果敢这最根本的前提。
当大多数观众在平台上走来走去,摆出拍照的姿势或喝着从酒吧拿来的饮品时,若要在这里思考被抛掷分散的躯体为一种艺术,则令人感到困惑。人们没有因为作品敌对的呈现方式感到震惊,在人们脚下像花朵一样的大屠杀景象,毫不打扰参观者享受着屋顶上派对般的氛围。Qureshi的目标正是这种不安之感,他邀请,抑或说是向人们挑战,让他们在曼哈顿上东区树冠之上的尊贵的圣殿欢度时光,但政治暴力的残迹依然明显,而却与他们毫不相关。“你不会想立刻走在它上面,但渐渐地会适应它,”他在与装置相关的一个简短录像中如此说道。
这件作品与他早前的特定场所的地面绘画运用相似的策略,2012年在悉尼双年展的“它们还在闪烁”和2011年沙迦双年展的“祝福我爱的土地”。这两件作品中,Qureshi更明确地结合了场所特定的建筑特征来加强他对爆炸的展现,作品中的颜料溅出到楼梯上,并渗入裂缝中。在纽约的作品中,地面的平整洁净完美地诠释了Qureshi的论点——生活如常——但却冷漠。人们自然地聚集在作品边缘,仿如这是犯罪现场一般,但是人们望向曼哈顿的天际线拍照,而并非以病态的好奇心向下望。虽然人们表现轻浮,但他们的脚仍稳稳地站在“溅血”的地面边界以内,只是如今,地面上还有斑驳的咖啡渍与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