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CHOSIL KILPainting 40, 2011, cotton, PVA solution and canvas stretcher, 100 × 80 cm. Courtesy the artist. 

代表瘋狂(Madness)的M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M代表三月份(March)、貨幣(Money)和瘋狂(Madness)。三月份的藝術世界將呈現豐富多彩的活動,包括了阿聯酋雙年展,它的展期剛好在紐約軍械庫藝博會、紐約亞洲藝術週以及在馬斯特裡赫特的歐洲藝術博覽會的中間,接下來就是香港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和Art Central。 緊隨在後的還有迪拜藝術博覽會和東京藝術博覽會。 這藝術行程表是甚麼時候變得如此密密麻麻? 本期ArtAsiaPacific請讀者稍為慢下來,讓我們注視幾位支持跟培育市場的人物,以及有助維持跟推動各國家城市本地創造文化和藝術的一些條件與狀態。

“專題”部分為已故的安思遠提供了一個動人、深刻的讚頌,由古根海姆博物館策展人亞歷山德拉·芒羅操刀編寫。安思遠於2014年8月去世,是一個傳奇自學成才的藝術商人、慈善家、收藏家和導師,曾為約翰·洛克菲勒三世和約瑟夫·何東爵士的中國以及亞洲藝術收藏作匯編。芒羅詳盡的個人回憶闡述了安對藝術的許多重要貢獻,特別是他預先對現代中國水墨畫的專研和欣賞。 他對此範疇的熱衷,比近年的水墨熱潮足足早了四十年。 安思遠的故事,是一個合適的提醒,“亞洲藝術”並不是新的東西,而中國藝術與外界接洽,遠遠比21世紀的當代藝術市場大幅發展為早。

 來自香港的M +策展人鄭道鍊,帶大家回想住在巴黎的中國藝術家黃永砯談及的宇宙末世論。選定為明年在巴黎大皇宮的紀念館代辦權,黃的寓言作品包括了動物標本、宗教意象和杜尚的現成思路,繼續去吸引著觀眾。以鄭與這位藝術家的長期關係,2005年鄭曾為黃永砯在美國沃克藝術中心的大型回顧展 “佔卜者之屋”擔任助理策展人,他回憶起許多關於冒險的體現去意識到“黃師傅"的遠見。 鄭回憶他起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寵物及昆蟲商店的業主進行的談判,從而展現一個特別具有爭議性的作品,以及他與黃在加州莫哈韋沙漠的搜索退役飛機的零件之旅。這些體驗都有利於策展經驗,鄭說道,令這展覽“遠遠比這一位策劃者所做的任何事情較值得紀念。” 

 如黃永砯般注視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藝術家也有巴勒斯坦青年藝術家巴塞爾阿巴斯和博安安博·布拉姆,他們的密集分層多媒體作品一直深受策展人欣賞,多次於近年世界各地的雙年展中展出。當他們正為即將到來的阿聯酋雙年準備展中首次亮相的 “附帶叛亂分子”的三部曲的第三部分,駐迪拜編輯Kevin Jones在藝術家紐約的工作室跟他們會面,並討論他們的創作手法。 文章寫道他們製造作品是都是圍繞著採樣和融合聲音,圖像和多重敘事,從而捕捉時代的當下。

一位以倫敦為留守地的韓國藝術家也被美國達拉斯博物館的當代藝術助理策展人Gabriel Ritter,形容為作家及故事創作者。在首爾出生的克賽•基爾在自己的裝置中使用了個人物品,如她父母送她的金珠寶以及其他不常用的物品,包括氦氣球和蠶農球。 把物件編織一起的作品有點虛構,也有點真實。例如, 基爾到過韓國的雞龍山,她在那裡收集了當地僧人呼的氣,把這氣轉到氣球裡,再將其空氣·轉移到一個人工吹制的瓶子,並用塞把它密封。 基爾 的另一個作品是兩個球體,一個銅造,另外一個由混凝土造成,旁邊的作品解釋裡描述:"藝術家的秘密埋沒在其中一個氣球裡。" 迷津的局面當中基爾邀請觀眾去注入他們自己的註解及聯想,更去豐富物體裡的概念性的潛力。

特別欄目“伯格收藏”有即將參與博思格魯及博物館的團體展覽“現在·更多克隆澤布深概念"的柏林藝術家菲特斯·托爾特會。 他會透過鏡子與自己進行訪問。

在“短文”中,兩位作家考慮到亞太比較突出的兩個地區的藝術社群的演化。Stephanie Bailey 回顧在還沒有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的香港前的藝術生活。 Ashley Rawlings是美國畫廊Blum & Poe東京空間的主管, 為AAP撰寫的文章裡闡明在東京開設空間的各種困難與論點。他提醒我們,20世紀的東京,在90年代經濟衰退的前夕,衍生了許多的藝術運動加上一個蓬勃的藝術市場。

在“人物”中,我們訪問了一些推動藝術的收藏者,而他們的支持度已經超越了純粹購買的地步。這些慈善家包括 David Walsh,塔斯馬尼亞的古今藝術博物館的創始人; 雅加達的Wiyu Wahono,他的目標是幫助教育在印尼的年輕收藏家; 香港藝壇的著名倡導者劉家明;來自台北的陳泊文,他的部分收藏將會在香港藝術中心三月的藏家展展出;在伊斯坦布爾的非營利性機構 Saha 創始人、Füsun Eczacıbaşı;以及紐約的 Thea Westreich Wagner 和 Ethan Wagner,他們即將把其部份重要的收藏捐贈到美國惠特尼美術館和法國龐畢度中心。

雜誌裡的其他專欄有“一對一”:香港藝術家何倩彤解釋她對作家鍾玲玲的仰慕。駐印尼編輯 Hendro Wiyanto 為AAP編寫“快訊”,探討印尼城市日惹的藝術發展。在“我工作的地方”,AAP探訪在曼谷的泰籍藝術家 Yuree Kensaku,她當時正在為8米長的油畫 “當大象打架時,草就被踐踏”加上最後完成的點綴。作品會在香港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中展出。在“觀點”中, 法籍收藏家Sylvain Levy對於自己創辦的DSL收藏的數碼虛擬博物館項目進行分析。 經過了25年的中國藝術收藏,他和他的妻子決定把他們持有的藏品給觀眾在網上欣賞。關於網絡空間的出現,他指出,“任何人隨手一按便可遊覽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因此,如果“三月”對你來說還不夠瘋狂,隻需按下幾個點擊鍵,便可觀賞接踵而來的雙年展、拍賣和展銷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