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SHEELA GOWDA, Either Way, 2015, Wool, human hair and wood, dimensions variable.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Para Site, Hong Kong.

Sheela Gowda

Para Site
Hong Kong India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接近25年,Sheela Gowda 使用土地的材料的實踐備受讚譽。她用的原料如牛糞、黄麻、線和頭髮等都來自她的家鄉印度。在後1980年代Gowda完成了正式藝術教育後,她便開始質疑自己繪畫的方法,部分因為當時印度當時的政治動蕩。這促使她尋找一個全新能與印度社會政治問題共鳴的視覺詞語,特別是勞動階層、工業化及女性的經驗。近年,Gowda 的各個向物質及形式探索在香港的Para Site藝術空間展出,當中亦包括她早年和最近的作品。

兩幅早期於1992年的無題作品均使用牛糞製作,並成為一個裝置一同展出。在印度教中,牛糞含有宗教意義,因為牛是神聖的動物。其中之一件作品,Gowda使用糞肥作為顏料,成為紙板上棕褐色具質感的平面。在它的右下方有一頭在村莊的瘤牛(南亞品種的牛)和一名女子在拾起糞便並弄成餅形的素描。在Para Site這紙畫被掛在一道牆上,下面擺放了其他Gowda 以牛糞餅組成的早期作品。有更多的牛糞餅在附近的地上,使人禁不住要蹲下仔細參詳。

另一件外表吸引的作品是六米闊的裝置作品「任何一方」(2015),靠在畫廊的一道牆上,它類似一座織布機,一列列的黑線由羊毛及人類頭髮串連起兩條在牆的兩端的木柱,這作品似乎在描繪編織過程中的一個時刻,左方的線轉變成右邊的布;然而大多數普通的織布機是直立的,可是這裡Gowda 將框架翻轉成橫向,這舉動推翻這多數由女性進行的編織工作。

簡約的形狀預示了Gowda在展覽的新作。「從聖殿到烏托邦和其他抽象概念」(2015)中,藝術家建構出一個參觀者可進入的細小空間。在這結構較視線稍高一點的一角──類似中國傳統的祭壇──是一幅黑色方形的小型抽象畫,被貼在一塊採自亞馬遜雨林被拉緊了的橡皮。在Gowda的實踐中,她往往使用「無用」的物料,在香港,她則受到當地特有棄置宗教俏像的方法,因為丟棄神像被認為是不吉利,所以許多當地人會將它們放到景色幽美或自然的地方,使它們有尊嚴地「退休」。受到這所影響,Gowda 在「聖殿」外排列着現代藝術中描繪抽象及烏托邦視野具標誌性的影像──例如有盧齊歐·封塔納的割開畫布及弗拉基米爾·塔特林的構成主義塔──倚在其外牆上。展覽別處,有一件發光、冷白色的霓虹招牌作品,呈扭曲的三角形從天花懸垂下來,與Gowda其他作品的泥黄色調互相對比。「不一樣」(2015)是件與香港當地霓虹工匠合作,結合藝術家的本土風格及展覽地令人目眩的城市景色,

同樣體現香港街頭活力的是展覽中經精心策劃的中心作品「若你看見慾望」(2015),作品有三條交錯的不銹鋼支,從畫廊一側的一道臨時牆中突出來,鋼支的一端放置在另一側的一道牆上,從鋼支伸延出來的丫叉上掛起了色彩繽紛、有圖案及閃片的錦旗帶,被剪成長方形、三角形及燕尾形,令人聯想起各面宗教旗幟。Gowda在參加這展覽開幕時與當地一位女裁縫合作,並決定以布料向香港的紡織業致敬──這行業曾於1950年代驅使當起經濟起飛,但現已頻臨式微,並被國內或鄰近國家因着較便宜的勞工而取代。

當思考Gowda的作品美學,不禁也會考慮她搜羅材料的地方的文化及經濟的實況,以及藝術家對形式語言的敏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