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DINH Q. LÊ, Untitled (Double Woman), 2003, C-print and linen tape,
96.5 × 182.9 cm. Copyright and courtesy Mori Art Museum, Tokyo.

留給明日的記憶

黎光定

Japan Vietnam USA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在東京森美術館中,這次進行回顧展的主角、越南最為人認識的藝術家之一黎光定,他在過去超過二十年間對美國所言的越戰進行了堅持的道德批判,攻擊白人英雄的傳說:降臨到國際警察行動的黑暗之中的士兵或戰事通訊者,最終從越南其他性的地獄脫穎而出。這次,黎光定追隨着後殖民解構主義者愛德華.薩義德 (Edward Said, 1935 – 2003)的學說,主張歷史是一個建構,透過仔細閱讀其主流敍述便可找到被隱藏着的醜陋的殖民過去。

藝術家於1968年在越南出生,黎光定在越戰其間成長,曾與其父親親歷美軍對安全的偏遠山區進行猛烈轟炸。1975年西貢淪陷後,黎光定及家人成為「船民」逃離越南並於洛杉磯定居,在未住滿20年之前他便回到越南工作及生活。2007年他在胡志明市聯合成立了當代藝術中心 Sàn Art,致力成為當地藝術家、保守的越共文化機構及全球藝術界間的橋樑,因此,黎光定便令自己成為了優秀的越南當代藝術買辦。然而,在森美術館的展覽「留給明日的記憶」似乎更為關於他自己的身份問題──或者更具體地說,他對其美藉越南人的身份作出的絕望的爭扎。

黎光定的藝術對陳腐的西方媒體中越戰的影像著迷:獲得普利策奬的照片中,一個赤祼身體的女孩逃出她被轟炸了的村莊,阮玉鸞將軍對着一越共疑犯的頭部射殺,還有佛教僧侶釋廣德在西貢市中心引火自焚;以及荷里活影片如《現代啟示錄》(1979)、《殺戮戰場》 (1986)和《金甲部隊》(1987)。

黎光定的一些早期作品攻擊這些美國媒體中著名的作品乃概念性及在美學上引人注目的。他將照片編織在一起的這系列作品中,他用上了從小已學會的傳統手工藝,將真實歷史的片段及其虛假的表示連起來,但不會使這舊世界的手藝失色。作品《無題(雙面女)》(2003)是以一幀找來的1960年代越南女人的黑白照與西片《沉默的美國人》(2003)(電影是有關1946-54年的中印戰爭)相互交織,這兩個影像及其意義似乎彼此滲透了。 不論是較特定的越戰歷史,或一般影像是如何表達意義,這作品都引起了深層次的反思。

然而,黎光定較近期的作品大多轉移到一系列的後現代荒唐、過份擴展的比喻及技術的混雜,製作出裝置、錄像、紀錄片、現成品及兩場有關越南戰時藝術家作品的小型展覽,但策劃得並不特別吸引。錄像《父子承傳:成人禮》(2007)剪接了演員馬田.辛在《現代啟示錄》及其兒子查理.辛在《殺戮戰場》的片段,成了一個有趣的比較;但結尾卻輕率得像個互聯網模仿搞笑片。《釋廣德之卷》(2013)將這幀1963年記錄僧侶自焚的照片伸延至50米長,使它完全不能辨認。可是,它也顯得只不過是個膚淺的視覺相關──也許是「時間及/或意義的扭曲」。失望地,這作品並不注目,而且只能靠其文字解說。

他的後期作品,對於黎光定最初的藝術目的──解構西方幻想中的越南──變得只是紙上談兵。其藝術作品顯得是情緒反思的產物,而非聰明的問題解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