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受藝術世界知識份子的認同,Olafur Eliasson最近成為了第一位享譽國際的國外藝術家在上海的龍美術館舉辦大型個人展覽。在三月,30多年作品來自1990年代末至今,包括裝置、雕塑、攝影、錄像、畫作及繪畫充滿了又大又深的展館。然而,展覽感覺像個古怪的科學展、魔術師的表演或臨時實驗室,放着Eliasson太熟悉的探索。也許它過於指示性,雖然美術館內沒有說教的文字,但它亦不是本應可以極簡的展覽。
如其他藝術家可以被分類為詩人-現象學家,Eliasson以其宏大的魔術而見稱。《天氣項目》(2003)中,他創作了一個巨大的太陽,使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的渦輪大廳變成一個確實的沙灘派對及蒙矓的陰曹地府──這具野心的作品具備了我們對這位丹麥裔冰島籍的藝術家預期的「哇」因子。在龍美術館是最新委托作品《開放的金字塔》(2016),一個扎實的低懸掛帳幕形鋼及鋁的結構,內裡幾乎是無縫的鏡面錫紙,作為通道及展覽入口的門廊。在外邊可能會誤以為是個屋頂建築地盤,然而,內裡是由最高中心的一支工業射燈提亮着。在地上清脆的圓形光像月光,或用聚光燈照亮着的舞台,邀請觀者走進去。在頭頂及在金字塔內各平面反射着的是四個光亮的月亮,當走進去後會稍為失去方向。被其自身及其他觀者的倒影圍繞着,他們可能會感到自己的身體可能在一個不同的維度中。幻像及距離及移位的物理特性是Eliasson備受讚賞的工具;作為展覽的焦點作品,《開放的金字塔》缺少了人們希望他在上海首度登場的眼花繚亂。
Eliasson 經常創作專注於感觀及人如何理解日常世界等概念的作品。他對棱鏡、視覺器材、水晶及鏡著迷,亦以使用基本材料如石頭、水、冰及光而見稱。在龍美術館一樓放置了他值得觀賞的早期作品,例如《暗箱》(1999)將大廈轉變成一個針孔相機,反射了美術館外面的叢林景色,並投影在室內一大型懸垂的鏡片上。展覽亦包括了《喜悅》(2011),其包括了一把受控制的風扇、一座泡泡機及一支黑色燈照射着肥皂水的淺谷。《喜悅》佔據了整條黑暗的走廊,而欣賞作品則透過牆上一道在視線水平高度的窄縫。在此,觀者觀賞作品的能力被Eliasson設定的横線所限制。肥皂泡泡以世外程度般發光,徐徐地從高處飄到槽中,聚合然後爆破,如海岸線一般。
看着《喜悅》便會想起具前瞻性的美國建築師及發明家 Buckminster Fuller,他稱自己為「全面設計-科學家」,亦是 Eliasson 認定為重要的影響。Fuller一生的作品包括探索在大自然的基本結構以創作我們今天所知的曲面幾何,這亦經常在Eliasson的作品中出現。最顯著的是《你的靜跑》(2003/2016)的曲面幾何設計,這是一個像一片雲的自立白色玻璃纖維吊艙,觀者可以進入去欣賞水點被閃燈打着,使它們看來像下雨的慢動作。這件作品,如《開放的金字塔》一般,是藝術家的對於短暫性過於戲劇化的習性的典範。
一位世界級的藝術家,來到一個如上海般的世界級城市,但並未激起觀眾的情緒,這並非是預期的。最終,少的可以是更多,若然Eliasson選擇只展示一件一擊即中的作品,觀眾可能會更能感受到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