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餘的一黨共產主義國家,老撾的建設較區內的鄰國為遜色。國內人民多居於鄉郊地區,但缺少基礎的設備。政府的經濟發展計劃包括在湄公河建築一系列水壩發電──多數外銷到泰國──縱使已經引起居住在下游、毗鄰柬埔寨及越南的社團對於環境問題的注意。
政府控制媒體報道,並以法例禁止對其政策進行網上批評。文化資金大部分專注於保存國家的佛教文物,然而,對當地在世的藝術家的支持正續漸增加。資訊、文化及旅遊局的五年發展計劃推廣傳統文代及新的藝術趨勢。
國家美術學院的前身為大學藝術學院,現在琅勃拉邦、凱山豐威漢市及首都永珍設立藝術學校。在2015年,該學院於永珍開設了一所全新的現代藝術學校,以支持創意工業的擴展。同樣在首都,國家美術學院亦為老撾美術家協會提供會所及兩個展覽館,該會為資訊、文化及旅遊局所營運。
法國學院推廣視覺及表演藝術的文化交流,並舉辦了「動物分隔」(6/10–26),展出圖形顏色漆木畫,法國藝術家Marie-Do Hyman-Boneu 以此讚美老撾的野生動物。
M畫廊為永珍的主要商業畫廊,推廣本土當代藝術家,並且偶然舉辦短期展。
在藝術家營運的面具畫廊,亦名為Ban Naxay文化館,「老撾色彩」(2/12–3/12) 展出泰國藝術家Somboon Phoungdorkmai以水彩繪畫的日常生活景像,還有其丈夫法國攝影師Andre Lurde的作品。在6月10日一夜為老撾藝術孵化器的結束,該組織是一個社會友善的多媒體及壁畫藝術項目,其主事為美國藝術孵化器,結束展覽中有舞台組合Khao Niew Lao以再用膠布偶及大量壁畫的表演,討論着環境問題。 T’shop Lai及亞洲之寶出售傳統工藝及偶然舉辦當代展覽。
同樣在首都,藝術家營運 I:cat 畫廊舉行了「回來:落葉歸根」(3/13–25)展出由六位本土藝術家在畫布及紙上的新作,包括Mick Saylom及Ole Viravong-Scovill,展覽亦與國際電影展(3/12–15)同期舉行。藝術家探索他們個人對「回來」的演繹,其啟發來自赫蒙族哲學理念,專注個人精神的依歸。一個合作的裝置展由日本藝術家Yuki Tachi及駐德國的Kimino Hanya(3/31–4/6)聯合舉行,展覽包含了受老撾編織所啟發、以牆上及地上以木及紙張製成的作品。
在法國,畫家Marisa Darasavath以她靈活和風格獨特的女性及傳統老撾生活圖像,參展了在里昂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行的「大海」(4/17–7/12),展覽展出31位來自東南亞國家藝術家的作品。在英國,老撾裔英藉藝術家Vong Phaophanit與Claire Oboussier合作,在倫敦南部的336號藝術家營運空間, 在「這是假如」(5/2–6/26)中 展出 其全新裝置作品,使用了電影及雕塑,以人體及手術比喻老撾的風景、衝突及記憶。
二月,在多倫多下城區,Phaophanit 與Oboussier裝置了公共藝術作品《夢幻屋》,這巨型的的雕塑包含了一個黄色屋形物體坐落在一高蹺狀的基石上,暗示家與財產這普遍的概念。在美國費城亞洲藝術提案舉行「老撾在此:流放四十年老撾人的聲音」(3/6–5/1),包括一當代老撾美洲藝術展,例如由街頭藝術啟發、 Chantala Kommanivanh 的混媒體藝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