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百尺竿頭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超過一年來,編輯們密鑼緊鼓籌備《ArtAsiaPacific》第100期出版。我們追溯到1993年三月在悉尼出版的創刊號開始,尋找驅動雜誌出版的意念與初衷。悉尼當代藝術館資深編輯顧問與館長Leon Paroissien,當時在其文《藝術與亞太: 澳洲簡介(Art and AsiaPacific: An Australian Introduction)》探討在20世紀中業至90年代澳洲的務實經濟政策,由本地多元文化角度出發,表示來自歐洲和亞洲移民湧入,遂與北方的歐亞大陸建立交流的橋樑。Leon亦闡述,亞洲國家在當時已明顯具備發展蓬勃而活力充沛的當代視覺文化。儘管該文章在23年前寫成,當中所提出的論點今時今日依然合理適用。

至於本期的專題方面,為標誌《ArtAsiaPacific》第100期出版,我們列出了見證藝術界發展的五大常見藝術概念,在表述其含義正不斷演化的歷史之餘,同時點出相關詞語首次出現的時間。我們的編輯部實習生Lili Nishiyama、Amelia Abramson、Carina Fischer、Terri Sit、Valencia Tong 和Isabel Wahono,也協助翻查除年鑑以外的99期雜誌當中篩選出幾百組字詞,並在當中選出五大關鍵詞:藝術文獻庫、藝術介入、藝術生態、藝術審查和文化復興。每組詞語都揭示藝術界在過去二十年的每段微型歷史。

我們目前亦已順利完成把過去全部雜誌轉化為數碼版本。儘管在今時今日的數碼時代,雜誌過程看來可以是純機械式製作,但從90年代製作第一本雜誌開始,插圖均以幻燈片或透明膠片準備好後,再依賴過程漫長的傳統郵遞方法寄出,其後又要在卡板上逐字排版。直到後來《ArtAsiaPacific》第55期出版,我們正式步入InDesign世界的網絡年代。即使在千禧年代初期的那些文件檔案,亦要依賴電腦程序Quark原封不動儲存在硬盤上。但目前訂閱《ArtAsiaPacific》的讀者,只要登上library.artasiapacific.com,即可先睹為快,瀏覽過往一整系列的雜誌。

在《ArtAsiaPacific》第100期的「專題」部分,我們見證Leon與創刊編輯在1993年以來秉承的傳統,以跨越三代各自因不同原因離開自己祖國的藝術家,訴說他們心繫故鄉文化並最終回歸故地的故事。錄像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Stephen Jones帶領我們透視以電影和動感雕塑作品著名的新西蘭藝術家Len Lye (1901-1980)。 《ArtAsiaPacific》駐杜拜編輯Kevin Jones前往德黑蘭訪問今年37歲的藝術家Shahpour Pouyan,了解他大型雕塑和精美紙製作品背後針對權力作出評論的文化意涵。《ArtAsiaPacific》在香港的副主編蔡沛茹採訪今年47歲的胡志明市藝術家張芬妮,討論她在作品背後探討政治逼害的創傷、自然災害以至人道主義危機方面的仔細研究。

進一步豐富「專題」部分的繼續有專欄系列《Inside the Burger Collection》,深入了解Burger Collection的藝術收藏中其中兩位在紐約和德國工作的畫家,分別為Ena Swansea與年輕藝術家Dennis Sholl,包括以攝影作原材料或改變作品比例控制展示模式等不同方法,靈活處理歷史主題。

在「短文」部分,《ArtAsiaPacific》台灣編輯David Frazier探討中國當代藝術史上的非單向論述基礎;而獨立藝術策展人Annie Jael Kwan參觀具爭議的大型展覽「藝術家與帝國(Artist and Empire)」,目前在泰特英國美術館展示跨地域的不同本地藝術,並將於十月移師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作巡迴展覽。

與此同時,亞太區內不同地方在九月均為新一季的雙年展揭開序幕。我們在本期預覽當中最為人所期待的台北、新加坡、土耳其Çanakkale,以及在中國偏遠寧夏新成立的銀川雙年展,還有巴勒斯坦Qalandiya在和韓國安養市的公共藝術項目。

此外,在今期出版的附刊亦介紹在九月開幕的三大韓國雙年展,包括光州、釜山與首爾Mediacity。 AAP特約編輯HG Masters分別專訪三位藝術總監Maria Lind、尹在甲和白智淑,分別詳談他們各自對於三大藝術節的願景。他亦會專訪國立現代美術館館長Bartomeu Marí,討論他對博物館的身份定位和未來方向。

在「人物」部分,我們專注發掘新晉藝術家背後的故事,包括擅長跨學科研究的台灣藝術家陳瀅如、現於馬尼拉工作的藝術家兼策展人Lena Cobangbang,以及緬甸行為藝術家Moe Satt。《ArtAsiaPacific》亦與韓國影星李政宰在首爾見面,分享他在藝術收藏的經驗。

本刊亦有刊載AAP特約編輯Michael Young前往上海,在當地訪問靜物畫家張恩利的工作室,並和香港畫家黎清妍解讀她與Francis Bacon作品之間的不解之緣。在「觀點」部分,裝置藝術家Tayeba Begum Lipi 回顧20年來藝術創作的心路歷程,並解釋科技即使如何連接世界並帶來不同方便,在孟加拉國當藝術家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顯然的是,《ArtAsiaPacific》在一百期之間記載藝術家的許多挑戰至今依然存在。藝術本身大概就如一個已知和未知之間相遇的十字路口,提醒我們在未來為另外100期的新雜誌肩負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