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术馆的大型雕展“启”,向未来迈出了新的一步。 两位组织者——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和策展人唐尧——在展览序言中阐释了二十一世纪初在中国当代艺术圈的高度市场化中雕塑是如何被商品化,导致其成为一种已经被潜在的边缘化的艺术形式。展览是由中国雕塑学会主办并立足于798艺术区的一系列项目,它旨在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开放、创造性地平台来展现雕塑的艺术价值,从而重振三维艺术媒介。自2010年底,作为一个提供给青年雕塑家的三年艺术推广计划,雕塑学会赞助了在中国九个不同城市的展览。每一个展览都将不同种类的作品归在一些包容性的主题下,比如“身”、“戏”,和“启”,而这次的主题“启”,则在今日美术馆的两翼展出了由五十五位年轻雕塑家创作的近一百件作品。
在白色的作品中,王雷的“手工编织卫生纸第四号”(2011)尤其引人注意。作品是一个衣架,上面挂着由卫生纸织成的连衣裙、围巾、小外套、和毛衫等,每一件衣服都留有一条线连着地上的卷纸。 虽然这套装置关注是编织和晾衣架这种典型的女性主题,但“手工编织”这种处理手法也可上溯到单调又被赋予所谓的“男性化”的极简主义雕塑。由于作品只有银色与白色,王雷的作品看起来十分简单朴素。衣服上垂落下来的线形成了一排清晰的线条。这种有秩序的形式似乎也传达了一种更加机械化而非手工织造的重复行为。
展览所展出的具象雕塑中,田建明的“我的老师”(2009)是一个兼具力量感与一致性的系列作品。这套由树脂做成的十三个人物,略染铜锈的青绿色,以一种传统且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清华大学的真实的一组教授,其中有一位是女性。他们都被赋予了一种自身所特有的具体形象和态度,比如漫不经心的抽烟,或者将双臂交叉于胸前等等。有趣的是这些人物的体积比真实尺寸要小,大概有膝盖那么高,在精致的雕塑中浓缩了他们的个人风采,是一组既优雅又可爱的人物作品。艺术家对衣服皱褶与面部表情等细节敏锐的刻画,赋予了每一位人物一种逼真的写实感,让人们不由自主地去推测这个作品背后的真实人物的性格与背景。
“启”广泛的展示了众多中国年轻雕塑家的作品。正如策展人吴洪亮所言:“凭借单一雕塑家的力量并不能吸引公众的目光,五十五个年轻艺术家共同参展,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更具吸引力。”鉴于中国市场化对于三维艺术形式所带来的挑战,还有艺术投资的多方向增长,这个展览无异于中国雕塑学会的宣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创意性还是商业理由的角度,“启”都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与方向,即在当今的媒介之战成为中国的艺术焦点。